惟应牛与女,此夕不悲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秋(bēi qiū)的意思: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带来忧伤、悲痛之感。
边城(biān chéng)的意思:指边远的城市或地区,也可以指边境地区。
残暑(cán shǔ)的意思:指仍然炎热的残余夏季。
大火(dà huǒ)的意思:大火指的是火势很大、猛烈的火焰。在成语中,大火常常用来比喻情况紧急、危机临近。
蛩声(qióng shēng)的意思:指孤寂无助的声音,形容人在困境中无人相助的悲凉情境。
飘残(piāo cán)的意思:形容衣物、纸张等被风吹得残破不堪。
乞巧(qǐ qiǎo)的意思:指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巧巧手,以增加自己的巧艺。
人正(rén zhè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品德高尚。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征人(zhēng rén)的意思:招募人才,征集人才。
乞巧楼(qǐ qiǎo lóu)的意思:指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巧妙的手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与立秋时节的景象,融合了自然景观与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征人的深切关怀与对传统节日的独特感悟。
首句“一叶飘残暑”,以一片落叶象征暑气渐消,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次句“蛩声唤晚愁”,通过蟋蟀的鸣叫渲染出傍晚时分的愁绪,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细微变化,巧妙地引入了情感的铺垫。
接着,“征人正南望”一句,将视角转向边疆的战士,他们正眺望着南方,可能是在思念家乡或是家人。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也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与敬意。
“大火复西流”中的“大火”指的是天文学上的“心宿二”,其位置的变化反映了季节的转换。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莫以边城月,来窥乞巧楼”,运用对比手法,将边疆的艰苦生活与传统的七夕节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乞巧楼是七夕节中女子祈求心灵手巧的地方,此处用以反衬边疆战士远离家乡、无法享受节日乐趣的现状。
最后,“惟应牛与女,此夕不悲秋”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为结尾,点明了七夕节的由来,同时也寄托了对边疆战士能在特殊时刻得到一丝慰藉的美好愿望。牛郎织女在这一天得以相会,而边疆战士却不能,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边疆战士处境的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传统节日独特视角下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白蘋洲送洛阳李丞使还
蘋洲北望楚山重,千里回轺止一封。
临水情来还共载,看花醉去更相从。
罢官风渚何时别,寄隐云阳几处逢。
后会那应似畴昔,年年觉老雪山容。
送李道士
常随山上下,忽限江南北。
共是忘情人,何繇肯相忆。
与独孤穆冥会诗·其一县主赠穆
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搆兵。
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
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
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楹。
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
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
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
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
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
君子秉祖德,方垂忠烈名。
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
丈夫立志操,存没感其情。
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