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
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
这首诗通过对比猪和人的死后遭遇,表达了对人世间生与死、食物链以及生命尊严的深刻思考。诗中“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两句,直接而强烈地揭示了生命之间相互为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与消费。
然而,“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则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这种关系,指出了人类对于食物的选择性记忆和接受程度。人们可能不会因为猪吃过人的肉而嫌弃猪肉,但却对猪有着特定的味觉享受,这种双重标准值得深思。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两句描绘了生灵去世后的不同命运,猪的尸体被随意丢弃在水中,而人的遗体则得到相对的尊重和安葬。这一对比不仅凸显出人类对于自身与动物生命价值判断的差异,也映射出了人类社会对于死者处理方式的复杂情感。
最后,“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则是诗人的一种愿望或呼吁,希望在这充满食物链冲突和生命尊严问题的人世间,能够达成一种共存的和谐状态。莲花生于污泥而不染,且能在沸腾的汤中保持清香,象征着纯洁与高贵,是诗人对于未来理想状态的一种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命、食物和死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社会伦理以及人类本性的深邃洞察。
目视云霄,有一拳未敢分付。
日游闹市,三十棒且待别时。遇坎则止,乘流而行。
既无迹于去来,宁有心于动静。
昨日恁么,逸翮独翔,孤风绝侣。
今日不恁么,玩江月,听松风。
拈起閤皂山,浓蘸清江水。
平展金凤洲,写出祖师意。
贴向十字街头,俾人人知道,一年十二月,腊月是年尾。
宝祐改元,又从头起。
万年万年更万年,清江依旧清无底。
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