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闾丘大夫挽词·其一》
《闾丘大夫挽词·其一》全文
宋 / 邹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鸳鸾集日,松桧掩新茔。

持节空诸路,分符列城

闽山馀旧峻,淮水漾前清

地下虽难作,功名凛似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持节(chí jié)的意思:指官员或军队中的领导者在充当使命的同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个人私利而动摇。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分符(fēn fú)的意思:指各自分道扬镳,不再有来往。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

集日(jí rì)的意思:指集市日,也泛指集会的日子。

列城(liè chéng)的意思:列城是指城墙上的每一个城楼。

前清(qián qīng)的意思:指事物在发展或变化之前,已经有迹象或预兆出现。

鸳鸾(yuān luán)的意思:形容夫妻恩爱、和睦。

鉴赏

此挽词描绘了对一位已故官员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鸳鸾纷集日,松桧掩新茔”以鸳鸯与松树、桧树的意象,象征着逝者生前的荣耀与后世的纪念,鸳鸯群集象征其受人尊敬,松桧掩映则寓意墓地的庄严与宁静。

“持节空诸路,分符谩列城”两句,通过“持节”和“分符”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官职与权力的追忆,同时也暗示其离世后的空虚与无奈。“持节”常指官员出行时所持的符节,象征权威与权力;“分符”则是古代分封诸侯或派遣官员时,将符节分为两半,各执一半以示权力共享,此处用来形容逝者的职位与影响力。

“闽山馀旧峻,淮水漾前清”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以“闽山”之峻峭与“淮水”之清澈,象征逝者生前的品德与成就,如同自然界的美景一般,永存于人们心中。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对逝者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怀念。

最后,“地下虽难作,功名凛似生”表达了对逝者虽已离世,但其功绩与名声依然如生前般令人敬仰与怀念。这句话既是对逝者生前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遗产能够超越生死界限,永远激励后人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以及对其功绩与精神的永恒颂扬。

作者介绍
邹浩

邹浩
朝代:宋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1060—1111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其二

风吹洞口云,水动山头月。

野老时问人,前村多少雪。

(0)

跋黄鲁直画

江南黄䳺飞满野,徐熙画此何为者。

百年幅纸无所直,公每玩之常在把。

(0)

和冲卿雪诗并示持国

地卷江海浮,天吹河汉涌。

北风散作花,巧丽世无种。

霾昏得照曜,尘滓归掩拥。

荒林无空枝,幽瓦有高陇。

分才一毛细,聚或千钧重。

飞飏窥已眩,摧压听还凶。

渔舟平系舷,樵屩没归踵。

空令物象莹,岂免川涂壅。

争光姮娥妒,失色羲和恐。

赖逢阳气蒸,转作水波溶。

舞庭称贺严,扫路传呼宠。

冲游谢壮少,避卧甘闲冗。

吴侯绝俗唱,韩子当敌勇。

胜负观两豪,吾衰但阴拱。

(0)

邢太保有鹤折翼以诗伤之客有记翎经冥三韵而忘其诗者因作四韵

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

每怜今日长垂翅,却悔当时误剪翎。

医得旧创犹有法,相知多难岂无经。

稻粱且向人间觅,莫羡抟风起北冥。

(0)

过山即事

却过兹山已九年,江湖身世只飘然。

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闱眼欲穿。

惨惨野云生陇底,萧萧饥马立风前。

转多愁思摧华发,早晚轻舟上秀川。

(0)

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元韵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