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峰峦(fēng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连绵起伏的景象。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郡郭(jùn guō)的意思:指郡县城镇的城墙。
吏部(lì bù)的意思:指官吏机构,也用来形容官吏的行为或作风。
盘桓(pán huán)的意思:形容人在某个地方停留、逗留不去。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文石(wén shí)的意思:指书籍和文献,也可指碑文和铭文。
无文(wú wén)的意思:没有文字或没有文化修养。
一簇(yī cù)的意思:一簇指的是一束、一堆、一群或一批的意思。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中景(zhōng jǐng)的意思:中景指的是在一个范围或者一段时间内,处于中间位置的景色或者事物。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处于中间状态或者地位的人或者事物。
- 注释
- 画亦难:难以用画笔描绘。
公馀:公务之余。
山多不似城中景:山峦众多,不同于城市的景观。
何事无文石上刊:为什么没有留下文字刻在石头上。
- 翻译
- 即使是画中的亭台也难以描绘其美,公务之余,我来到这里稍作停留。
山峦众多,与城中的景色大不相同,树木密集,在雨后观赏更佳。
清风送来江水的涛声穿透城郭,阳光推动云影在峰峦间移动。
那时的吏部官员是否也曾游览过?为何没有留下文字刻在石上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宜春台的风景画卷,诗人刘嗣隆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雨后山林的宁静与美丽。
"一簇亭台画亦难"一句表明即便是画家,也难以将宜春台的风光尽情地描绘出来。"公馀到此暂盘桓"则是诗人邀请友人在这里停留片刻,细细品味这份美景。
接着,"山多不似城中景,树密偏宜雨后看"两句通过对比城市与山林的景色,以及强调雨后的宜春台更显得阴凉而迷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到感受和欣赏。
"风送江声穿郡郭,日推云影下峰峦"两句,则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将山林中的声音与光影的变幻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当时吏部曾游否,何事无文石上刊"诗人提及历史上的某位官员是否也曾到访,并质疑为何没有留下题刻,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问,也是在探讨个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宜春台山水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深切的情感,以及他对于历史记忆的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情人药栏
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
正见离人别,春心相向生。
送秘上人游京
共君方异路,山伴与谁同。
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
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
撩乱终南色,遥应入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