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里晚濛濛,孤舟更北去。
鸟啼荒岸竹,帆转平沙树。
这首清代诗人张际亮的《舟中听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夜晚舟行画面。首句“烟里晚濛濛”以朦胧的烟雾和昏暗的天色渲染出傍晚时分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独处舟中的孤独感。接着,“孤舟更北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行程的孤单,以及向北行进的方向。
“鸟啼荒岸竹”通过鸟鸣声在荒僻岸边的竹林中回荡,增添了环境的寂静与寂寥。而“帆转平沙树”则展示了舟行过程中帆影在沙滩树木间移动的动态景象,更显出旅途的单调。
“夜镫照暗水”描绘了夜晚灯火照亮幽暗水面的情景,给人以微弱而坚定的希望之感。然而,“雨声在何处”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雨声,暗示着诗人对未知风雨的担忧和对静谧被打破的期待。
最后两句“万籁如笙竽,岁华送迟暮”运用比喻,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比作笙竽合奏,形象地表现出夜晚万物静谧中的和谐与岁月流逝的沉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中听雨的感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思考。
遍踏长松影,行吟入画屏。
秋江一叶渡,落日数峰青。
白发干新梦,黄花制晚龄。
片云何日会,重约在林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