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张深之归里省亲深之雅负奇任侠诗意颇涉规劝知不足当一哂也》
《送张深之归里省亲深之雅负奇任侠诗意颇涉规劝知不足当一哂也》全文
明 / 孙传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北风吹冷透征裘河水凝愁冻不流。

云绕高都瞻大麓,雪棼上馆并州

藏身莫遣千秋失,有母须教七尺留。

我意独嫌君任侠,等閒未可吴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并州(bìng zhōu)的意思:指同一地域内两个或多个权力机构并存,形成分裂局面。

藏身(cáng shēn)的意思:隐藏身体或身份,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大麓(dà lù)的意思:大山的麓地,指山脚下的平地。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凝愁(níng chóu)的意思:凝结心中的忧愁和痛苦。

七尺(qī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高大。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任侠(rèn xiá)的意思:指人性格豪爽,行为慷慨大方,重义气,讲究义气、义务和义勇的精神。

上馆(shàng guǎn)的意思:指到酒馆或娱乐场所去喝酒、作乐。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吴钩(wú gōu)的意思:吴钩是一个古代兵器的名称,也用来形容人物的才能或技艺出众。

征裘(zhēng qiú)的意思:征裘是指古代帝王征召百官出征时,赐予他们的貂裘,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名为《送张深之归里省亲》,通过北风、河水、云、雪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寒冷、凝重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省亲的关切之情。

首联“北风吹冷透征裘,河水凝愁冻不流”,以北风的凛冽和河水的冻结,形象地表现了冬日的严寒,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愁绪。这里的“征裘”指的是行旅之人穿的皮衣,而“凝愁”则表达了河水仿佛也被愁绪所冻结,无法流动,以此来比喻友人内心的沉重。

颔联“云绕高都瞻大麓,雪棼上馆忆并州”,进一步通过云绕高山、雪覆馆舍的景象,展现了友人归途中的景色,同时“瞻大麓”、“忆并州”则透露出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大麓和并州都是泛指友人的故乡,通过这些具体的景物和地名,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颈联“藏身莫遣千秋失,有母须教七尺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期望,希望友人在外闯荡多年后,能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这两句诗体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强调了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

尾联“我意独嫌君任侠,等閒未可试吴钩”,则是诗人对友人性格的评价和规劝。在赞扬友人豪侠之气的同时,也提醒友人行事要谨慎,不可轻率行事,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危险。“吴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弯刀,常用来象征勇猛和决断力,此处借以表达对友人行为的期待和告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情感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规劝的语言,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刻理解和关心。

作者介绍
孙传庭

孙传庭
朝代:明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猜你喜欢

寄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五首·其四

子陵滩上一诗翁,七十四年双耳聋。

第一老穷吟第一,一樽时与酹江风。

(0)

次韵徐赞府蜚英八首·其八

老农持底报君公,十日甘霖五日风。

夜静山中看天象,福星偏许照江东。

(0)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其十二

开禧嘉定擅权臣,地下眉头想更颦。

侂远传衣至亡国,止缘不用读书人。

(0)

大衍易吟四十首·其三

谓今三画卦,不自偶奇生。

便指三为八,徒劳口舌争。

(0)

殿前生桂树

童童彼芳桂,蔼蔼生广内。

灵根浃和液,柯叶冬不改。

日月最临照,雨露偏汪濊。

愿保刚劲质,与君同万岁。

(0)

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淘河

群鱼见新晴,万鬣戏清泚。

忽尔下淘河,惊回入水底。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