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春 怀 寄 秣 陵 知 友 唐 /储 嗣 宗 庐 江 城 外 柳 堪 攀 ,万 里 行 人 尚 未 还 。借 问 景 阳 台 下 客 ,谢 家 谁 更 卧 东 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景阳(jǐng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升起时的光景,形容景色明亮、美丽。
里行(lǐ xí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台下(tái xià)的意思:指在表演或演讲时,观众所在的位置。也泛指观众、听众。
下客(xià kè)的意思:指乘客在车辆或船只上到达目的地后下车或下船。
谢家(xiè jiā)的意思:指谢绝招待或辞别离去。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阳台(yáng tái)的意思:指房屋建筑物外突出的平台,供人休息、观景等。
- 翻译
- 庐江城外的柳树可以采摘,远行的人还未归来。
请问景阳台下的客人,谢家还有谁像谢安那样隐居东山呢?
- 注释
- 庐江城外:指庐江这个地方的郊外。
柳堪攀:柳树适宜采摘,可能暗示春天或离别之情。
万里行人:远行千里的人。
尚未还:还没有回来。
景阳台下客:景阳台边的过客,可能指诗人询问的对象。
谢家:这里指东晋名臣谢安的家族。
谁更卧东山:隐居在东山的谁,暗指是否有像谢安那样的隐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庐江城外柳堪攀”一句,以景界开篇,设定了一个春日游行的场景。柳树在春天长满新绿,是诗人攀折之物,也是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接着“万里行人尚未还”表明远方的朋友还未归来,这里的“万里行人”既可以理解为真正的旅途者,也可视作思念之心,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牵挂。
诗中转折处,“借问景阳台下客”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把情感投射到一个虚构的“景阳台下客”,询问其是否知晓谢家谁更卧东山。这不仅是对远方友人的寻问,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得到回应的情愫。
最后一句“谢家谁更卧东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的“谢家”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某个家族或是某位朋友,而“谁更卧东山”,既可以理解为询问谁在东山安寝,也隐含着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投射,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