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鄱 阳 秋 夕 唐 /陈 陶 忆 昔 鄱 阳 旅 游 日 ,曾 听 南 家 争 捣 衣 。今 夜 重 开 旧 砧 杵 ,当 时 还 见 雁 南 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捣衣(dǎo yī)的意思:指人们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
旅游(lǚ yóu)的意思:指远足游览山水名胜,享受自然风光和旅行的乐趣。
南家(nán jiā)的意思:指南方的家庭或人家,也泛指南方地区。
鄱阳(pó yáng)的意思:
(1).地名。 春秋 楚 番 邑, 秦 置 番县 , 汉 改 鄱阳县 。今改 波阳县 ,在 江西省 东北部。《史记·楚世家》“ 吴 復伐 楚 ,取 番 ”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括地志》:“ 饶州 鄱阳县 , 春秋 时为 楚 东境, 秦 为 番县 ,属 九江郡 。 汉 为 鄱阳县 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鄱阳 暴謔,中酒而作。” 刘逵 注:“ 鄱阳 人俗性暴急。” 明 李梦阳 《豆莝行》:“ 鄱阳 十日路断截, 庐山 百姓啼寒饿。”
(2).指 鄱阳湖 。 明 徐祯卿 《彭蠡》诗:“茫茫 彭 蠡 口,隐隐 鄱阳 岑。”游日(yóu rì)的意思:指游玩度日,消磨时间。
砧杵(zhēn chǔ)的意思:比喻夫妻和睦相处,家庭和顺美满。
- 翻译
- 回忆起在鄱阳湖畔游历的日子,
那时常常听见南方人家捣衣的声音。
- 注释
- 昔:过去。
鄱阳:古代地名,位于江西北部。
旅游日:游历的日子。
南家:南方的家庭。
争捣衣:互相比赛似的捣洗衣物。
今夜:现在夜晚。
重开:再次开启。
旧砧杵:过去的石臼或木杵(捣衣工具)。
当时:那个时候。
还见:还能看见。
雁南飞:大雁向南方飞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鄱阳旅游时光的回忆。"忆昔鄱阳旅游日,曾听南家争捣衣"一句,通过对往昔游历的回想,以及听到南家的妇女们竞相捣洗衣物的声音,展现了诗人对于那段平和生活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旅游”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旅游,而是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接着,“今夜重开旧砧杵,当时还见雁南飞”则转向现在,诗人在秋夜里重新拿起捣衣用的砧杵,心中仍旧浮现当年看到的大雁南飞的景象。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变化,同时也隐含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但蕴含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是一首抒发乡愁与怀旧之情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闰四月四日,儿子来湘省亲,八月三日返江右,诗以送之
七年父子苦离别,一朝相见各欢悦。
严父翻作慈母心,依依膝下情弥切。
望汝功名且由后,骨肉何时长聚首。
慨然东望歌式微,囊空欲归归不得。
我年六十汝三十,勉旃好把家声立。
今尚穷愁各一方,汝在江右吾三湘。
湘水迢迢又送汝,挥手相看泪如雨。
相看客邸太悤悤,何如前日不相逢。
相逢客邸情切切,如何今日又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