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安葛五,一间尘六四。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被火(bèi huǒ)的意思:被火指的是遭受火灾的破坏或者被火焰包围。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奈(bù nài)的意思:无法忍受或无法承受的困境或痛苦。
城市(chéng shì)的意思:指城市里的繁忙和喧嚣。
赤裸(chì luǒ)的意思:赤裸意为裸露、暴露,形容毫无掩饰或保留。
初夜(chū yè)的意思:初夜指的是新婚夫妇的第一次夜晚。在成语中,初夜常常用来比喻某种初次经历或者第一次尝试。
盗贼(dào zéi)的意思:指盗贼行为也有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即使是做坏事,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和原则。
放火(fàng huǒ)的意思:指故意纵火或引火烧毁他人财物。
灰烬(huī jìn)的意思:灰烬是指燃烧后残留下来的灰烬,比喻已经毁灭或结束的事物。
浑杂(hún zá)的意思:指杂乱无章、混杂在一起。
火烧(huǒ shāo)的意思:指火灾烧毁房屋或财物,也可比喻严重的破坏或损失。
净尽(jìng jìn)的意思:完全消耗或耗尽
酒醉(jiǔ zuì)的意思:喝酒过量,醉得不省人事。
空闲(kòng xián)的意思:没有事情要做,闲暇的时间。
离城(lí chéng)的意思:离开城市或繁华地区,远离尘嚣。
内房(nèi fáng)的意思:内部的房屋,指私宅或家庭住宅。
奈烦(nài fán)的意思:忍受烦恼,忍耐烦扰
人相(rén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面相。
体上(tǐ shàng)的意思:指身体上的某种情况或状态。
同行(tóng háng)的意思:指同行业的人,同一行业的从业者。
同利(tóng lì)的意思:共同获益,互利互惠。
无衣(wú yī)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没有足够的衣物。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闲地(xián dì)的意思:指空闲的土地或地方。
相浑(xiāng hún)的意思:相互掺杂在一起,难以分辨清楚。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言气(yán qì)的意思:指言辞的气势或气派。
衣被(yì pī)的意思:衣物和被子,指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间(yī jiān)的意思:指一间房间,常用来形容数量稀少或者仅有一家的情况。
一二(yī èr)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也可用来表示数量。
一等(yī děng)的意思:最高级别或最高品质的等级。
饮酒(yǐn jiǔ)的意思:指喝酒,可以泛指饮酒的行为。
早已(zǎo yǐ)的意思:早已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就已经完成或存在。
丈二(zhàng èr)的意思:指事情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或非常紧要的时刻。
种种(zhǒng zhǒng)的意思: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自身(zì shēn)的意思:指自己的身体、自己本身。
不奈烦(bù nài fán)的意思:忍受不了烦恼、烦闷。
赤裸裸(chì luǒ luǒ)的意思:形容事物或行为毫无掩饰、露骨、直接。
- 翻译
- 我家长久居住在山中,早就远离了都市。
草屋有三间,一间长一丈二尺。
一间安置了五棵葛藤,一间灰尘覆盖了六十四。
我家从内室开始,整天无所事事。
昨天恰逢二十五日黑月之夜,初夜时分我喝得大醉。
两人混杂在一起,各种玩笑言语充斥。
我家实在无法忍受,放火烧掉了堆积的杂物。
葛藤化为灰烬,灰尘也几乎消失殆尽。
一切都被清理干净,只剩下空旷的土地。
我赤身裸体,身上没有衣物。
无需再担心盗贼,可以自由自在地入睡。
一旦大火烧尽,同处一境却各有得失。
- 注释
- 久住:长久居住。
城市:都市。
草屋:用草搭建的房屋。
丈二:一丈二尺,古代长度单位。
葛五:五棵葛藤。
尘六四:灰尘覆盖了六十四(可能指面积)。
内房:内室。
黑月: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月亮暗淡。
饮酒醉:喝醉酒。
调言气:开玩笑的话语和气氛。
不奈烦:无法忍受。
火:火。
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
空闲地:空旷的土地。
赤裸裸:光着身子。
盗贼:强盗。
逍遥:自由自在。
同行不同利:同处一个境遇但结果各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余家久居于山,远离喧嚣的城市,与自然亲近,过着简朴自在的日子。草屋三间,各有所用,显示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哲学。
然而,在一个月黑的夜晚,诗人饮酒至醉,与一人相伴,情感交流中显得有些烦躁与无奈。这种烦躁促使他做出了极端的行为——放火烧掉了自己的屋积。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物质的彻底抛弃,也是对精神束缚的一种解脱。
火灾过后,葛五成灰,尘六无存,只留下空旷的土地。诗人自身赤裸,无忧无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形式的自由。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邃,以及对于物欲和自由的独特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放火烧屋的行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多见,它更像是一种隐喻,表达了一种对旧有生活彻底否定的决绝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与物质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认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