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旄侧映丹崖日,绣节深含绿箐风。
久信夷情怀葛亮,未愁汉路阻唐蒙。
若言杂獠先声策,须试诸羌不杀功。
丹崖(dān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悬崖峭壁。用于比喻困难重重,形势危急的境地。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怀葛(huái gě)的意思:形容心中充满愧疚和懊悔之情。
揽辔(lǎn pèi)的意思:揽辔指驾驭马车时握住缰绳,引申为掌握权力或掌控局势。
马扬(mǎ y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显露出才华、能力或魅力。
南中(nán zhōng)的意思:指南方的中部地区,也指南方。
情怀(qíng huái)的意思:指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感情体验和情绪态度。
戎马(róng mǎ)的意思:指战马,泛指军队和战争。
塞外(sài wài)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边远地方。
先声(xiān shēng)的意思:先声指的是在开始阶段就显示出声势或取得优势,预示着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扬旌(yáng jīng)的意思:扬旌是指高举旗帜,表示昂扬奋发的意思。
这首明代尹台的《送张柱史按桂州》描绘了送别友人张柱史前往桂州任职的场景。首句“戎马扬旌方塞外”展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张柱史出使之际正值军旗飘扬的征战之时。接下来的“风烟揽辔复南中”则转而描述他将穿越风尘仆仆南下广西的情景。
“霜旄侧映丹崖日”一句,通过描绘旗帜在阳光下与红色山崖相映的景象,烘托出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使者出行的威仪。“绣节深含绿箐风”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翠绿竹林中的清新气息,暗示旅途的宁静与文化韵味。
诗人以诸葛亮和唐蒙的历史典故表达对张柱史的期许,“久信夷情怀葛亮”希望他能像诸葛亮一样具有仁德和智谋,处理好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未愁汉路阻唐蒙”则祝愿他能如唐蒙开拓边疆般顺利,打通沟通之路。
最后两句“若言杂獠先声策,须试诸羌不杀功”,诗人鼓励张柱史在处理地方事务时,要以和平手段赢得当地族群的信任,强调以德服人的策略,而非武力镇压,期待他在安抚边疆的过程中建立功绩。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含深意的送别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寓了对边疆治理的智慧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