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丹鼎(dān dǐng)的意思:指古代帝王所用的红色大鼎,也用来形容官职高而且权力大。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荆扉(jīng fēi)的意思:指门户之间的荆棘和木门,比喻困难重重,难以进入或通过。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穷通(qióng tōng)的意思:指从贫穷到富裕或困难到顺利的转变。
通好(tōng hǎo)的意思:相互理解、相互和谐的关系。
往还(wǎng huán)的意思:来回走动;往返移动。
心远(xīn yuǎn)的意思:心灵宽广,胸怀远大
一天(yì tiān)的意思:指极短的时间或极小的数量。
幽思(yōu sī)的意思:深沉的思考或沉思
在前(zài qián)的意思:在前指的是在某个位置或者顺序上位于前面。
杖屦(zhàng jù)的意思:指代老年人的步履缓慢,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自觉(zì jué)的意思: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状态或责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宁静的韵味。
首联“门外浮云任往还,荆扉客少昼常关”,以门外的浮云自由来去,象征着世事的无常与变化,而荆扉(简陋的门)前人迹罕至,白天门户紧闭,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生活场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颔联“机忘自觉穷通好,心远偏宜杖屦闲”,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诗人已经忘记了世间的得失与荣辱,这种忘机的心态让他在贫穷与通达之间都能感到满足。同时,他内心的深远与宁静,使得他更适宜于在闲适中行走,无论是手持拐杖还是穿着布鞋,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自在与乐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颈联“数曲疏篁成隐所,一天幽思在前山”,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与思考空间。几曲稀疏的竹林成为了他的隐居之所,而那座连绵的山峰则承载了他的深沉思绪。竹林的清幽与山峰的辽阔,不仅为诗人提供了物质上的庇护,也激发了他的精神探索与思考。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以自由飞翔的状态。
尾联“年来白发都全白,丹鼎何时藉驻颜”,反映了诗人的年华已逝,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丹鼎在这里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但诗人并未执着于此,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看待岁月的流逝。这两句既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感慨,也是对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永存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