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烧榾柮,背日补衣裳。
境寂心逾澹,情枯道亦忘。
这首《冬日山居》由明代僧人释古电所作,描绘了冬日山中居士宁静淡泊的生活情景。
首句“雪霁千峰白”,开篇即以雪后群山的洁白景象,营造出一片静谧清新的氛围。接着“寒光照草堂”,在寒冷的阳光下,草堂显得格外明亮,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
“围炉烧榾柮”一句,生动描绘了居士在火炉旁取暖的情景,榾柮是粗木劈成的小块,用来生火取暖,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流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在感。“背日补衣裳”,则展现了居士日常劳作的场景,虽是简单的生活琐事,却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境寂心逾澹,情枯道亦忘”,这两句表达了居士在寂静的环境中,心境愈发平和淡然,情感也仿佛被岁月磨砺得如同枯木一般,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感,正是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的精神体现。
最后,“柴门终日掩,无事但焚香”,以柴门长闭、焚香静坐的画面收尾,既是对前文生活状态的总结,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性表达。这不仅是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心灵深处的自我修炼和净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山居的独特魅力,以及居住其中的人们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道家思想。
云水东南两月程,贪归庆节马蹄轻。
春桥欲醉攀花别,野路闲吟触雨行。
诗价已高犹失意,礼司曾赏会成名。
旧山风月知应好,莫向秋时不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