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日 次 寿 州 宋 /梅 尧 臣 昔 人 把 菊 望 青 榼 ,今 我 持 酒 无 黄 花 。自 催 屋 里 红 鳞 脍 ,不 弹 墙 头 白 项 鸦 。寿 春 城 高 枕 淮 水 ,绿 蒲 疏 疏 暮 帆 起 。登 临 不 学 孟 参 军 ,帽 坠 山 风 破 一 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学(bù xué)的意思:不愿意学习或不肯学习。
参军(cān jūn)的意思:指参加军队,成为军人。
持酒(chí jiǔ)的意思:手持酒杯,表示举杯祝酒或敬酒的意思。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高枕(gāo zhěn)的意思:指心情安逸,没有忧虑。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墙头(qiáng tóu)的意思:指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态度或立场。
山风(shān fēng)的意思:山风是指山区的风,也用来形容心境高远、胸怀宽广。
疏疏(shū shū)的意思:稀疏、不密集;不紧密、不严密。
屋里(wū lǐ)的意思:指在狭小的空间或范围内,不愿外出,不与外界接触。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 注释
- 昔人:古代的人。
把菊:赏菊。
青榼:青色的酒壶。
今我:现在的我。
黄花:菊花。
自催:自我欣赏。
屋里:室内。
红鳞脍:红烧鱼片。
弹:惊扰。
白项鸦:白颈乌鸦。
寿春城:地名,指寿春(今安徽寿县)。
高枕:倚靠。
淮水:淮河。
绿蒲:绿色的菖蒲。
暮帆:傍晚的船帆。
登临:登山临水。
孟参军:孟嘉,曾任东晋孟嘉参军,以风度潇洒著称。
帽坠:帽子被风吹落。
山风:山间的风。
嘲纸:嘲笑作诗的纸笔。
- 翻译
- 古人对着菊花期盼美酒,如今我手握酒杯却无菊花陪伴。
自己欣赏屋内的红烧鱼片,不再去惊扰墙头的白颈乌鸦。
在寿春城上倚着淮河,傍晚时分看见稀疏的绿蒲和起航的船只。
我登山临水,不效仿孟参军那样风雅作诗,帽子被山风吹落,无需嘲笑纸笔的浪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九日次寿州》,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重阳节(九日)饮酒赏景的情景。首句“昔人把菊望青榼”回忆古人赏菊的习俗,而诗人自己却“今我持酒无黄花”,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诗人自嘲地写到“自催屋里红鳞脍”,意为自己烹鱼佐酒,享受孤独的宴饮;“不弹墙头白项鸦”则以调侃的口吻说不理会飞鸟,专注于眼前的欢愉。
后两句“寿春城高枕淮水,绿蒲疏疏暮帆起”描绘了寿州城依偎在淮河之畔,傍晚时分,江边的绿色蒲草间扬起了稀疏的归帆,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最后,“登临不学孟参军,帽坠山风费嘲纸”表达了诗人不愿效仿孟嘉(东晋名士,有“龙山落帽”的典故)的风雅,而是自在地欣赏自然,任由帽子被山风吹落,无意于文人之间的游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饮酒赏景,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独到见解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望千山
我闻古来称奥区,必有名山为作镇。
况兹辽阳实天府,羲经已兆帝出震。
长白巫闾众所瞻,千山亦复高千仞。
设在晋郊鲁甸间,太华泰岱应齐峻。
我来谯邑揽形胜,南望㠝岏映青润。
朝岚夕霭俨相接,峦光峰态如堪引。
龙泉祖樾久闻名,灵迹相传半疑信。
何时长啸眺沧海,千仞冈头衣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