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大旱之年的社会景象,通过对比江南的丰沛雨水与北方干旱的残酷现实,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首句“去年大旱气不苏”直接点明了主题——去年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大地失去了生机,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沉寂之中。“气不苏”形象地表达了旱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影响。
接着,“道傍行泣妇与姑”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在道路两旁,妇女和老妇人在哭泣,她们可能是为了生计、家庭的未来而担忧,也可能是为了失去的庄稼、水源而哀叹。这一场景反映了旱灾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不似江南连月雨,夜夜夜啼山鹧鸪”则通过对比手法,将江南的丰沛雨水与北方的干旱形成鲜明对照。江南地区连月降雨,山中的鹧鸪夜夜啼鸣,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是诗人对江南丰饶景象的向往和对北方旱灾的深切同情。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带来的生活状态的不同,也暗含了对社会公正和资源分配不均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大旱之年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园诗寄兴化吴从道
溪流抱玦园亭里,三面栏干压清泚。
养花种竹今几年,红红绿绿皆风烟。
黑头主人富文墨,隙地营园喜留客。
去年香雾摇东风,藉花一醉君见容。
翡翠拂衣蝶窥酒,归时檐牙挂星斗。
有物系足寒前盟,徙倚东风空复情。
歌前酒所何限意,黄鹂应说鸥应记。
一春不风即蜚雨,曾奉亲舆赏花否。
向来券游付梦云,向来券负今偿君。
濡毫却叹无好语,说似能诗叶明府。
送臧汝舟楚州秋试
羡杀君家有两方,阿戎材干更昂藏。
久知笔力能扛鼎,此去贤书定探囊。
邻近玉渊尝借润,眼中珠树看争芳。
旧陪众俊工飞动,老气因君尚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