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二星:指边疆或偏远之地的星星,可能象征边疆地区。
徼外:边疆之外,徼指的是边界。
通蛮服:与蛮荒之地相通,蛮服指未开化的边远地区。
五夜:即五更,大约凌晨3点到5点,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灯前:在灯光下。
草御文:起草给皇帝的文件或诏书,御文指皇帝的文书。
我到东川:作者到达东川地区。
恰相半:正好行程或时间过半。
向南看月:面向南方观看月亮。
北看云:同时向北边眺望云彩。
- 翻译
- 边疆之外的两颗星连接着蛮荒之地,五更时分灯下起草皇帝的诏书。
我到达东川恰好行程过半,向南望着月亮向北看着云朵。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唐代文人出使蛮荒之地的情景。"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两句表明诗人身处边远之地,与未开化的民族交流,并在昏暗的灯光下赶写公文。这里“二星”可能指某些特定的星象,用来辨别方向或纪录时间,而“蛮服”则是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显示了作者所处地域之偏远。
"我到东川恰相半"一句,诗人自述其行至东川时正值旅途中段,可能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徘徊和不确定感。紧接着的“向南看月北看云”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情感流露,他或许在仰望天际,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边塞行者孤独、思念以及对远方故土的眷恋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天台道中
翠逼篮舆,天台路、树迷烟际。
襟袖冷、朔风初定,露华才坠。
珠斗横空孤嶂远,金波摇月寒潭碎。
问刘郎、采药遇神仙,知何地。终不负,风云志。
还有待,江山意。想琐窗应念,故人归去。
翠羽梅花山下梦,青衫枫叶江头泪。
算邮亭、一曲好姻缘,何时会。
沁园春
坎止流行,行止非人,何劳用心。
羡枝巢居士,泥涂轩冕,时斋老子,城市山林。
富贵何常,荣枯递转,惟有高名不陆沉。
他休问,只清风一榻,多少黄金。神仙方外难寻。
更可笑牛山泪满襟。
且清尊素瑟,半庭花影,芒鞋竹枝,十里松阴。
归去成辞,闲居留赋,梁父安能抱膝吟。
迷途者,听云闲高唱,谁嗣鸿音。
水调歌头.用前韵
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
霜中养就白兔,未觉玉容苍。
照影来今往古,圆缺阴晴几度,丹桂俨然芳。
遐想广寒露,谁得一枝香。恍瑶台,飞宝镜,散重光。
嫦娥久饵灵药,点出淡云妆。
闲兴风姨相聚,不似天孙独苦,终日织仙裳。
脉脉望河鼓,萦损几柔肠。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