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疑在溪壑,不知傍有琴。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听 子 野 琴 明 /许 筠 秋 风 入 高 树 ,幽 斋 闻 清 音 。误 疑 在 溪 壑 ,不 知 傍 有 琴 。我 爱 康 子 野 ,与 世 任 浮 沈 。美 哉 恬 澹 质 ,涤 我 尘 垢 心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垢(chén gòu)的意思:指尘土和污垢,比喻极其微小的错误或过失。
浮沈(fú shěn)的意思:指人事物在世间的兴衰变化,也指人的品行和心理的起伏变化。
清音(qīng yīn)的意思:指声音纯净悦耳,没有杂音。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恬澹(tián dàn)的意思:
亦作“ 恬憺 ”。同“ 恬淡 ”。清静淡泊。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恬憺无欲,志不在於仕;苟欲全身养性为贤乎?是则 老聃 之徒也。” 宋 曾巩 《徐干<中论>目录序》:“ 魏文帝 称 干 怀文抱质,恬澹寡欲。” 清 冯桂芬 《常熟叔岩曾君墓表》:“君素恬澹,春官屡荐不中第,遂絶意进取。”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吾尝读 赫尔图门 之宗教哲学矣,其説曰,有恶根在必有善根,若恬憺无为者,其善根亦必断絶。”
溪壑(xī hè)的意思:形容地势险峻,山势纵横交错,溪流纵横交错。
子野(zǐ yě)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在野外游玩,不谨慎而受到伤害。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许筠所作,名为《听子野琴》。诗中描绘了诗人于秋日静谧之中,聆听子野弹奏古琴的情景。通过“秋风入高树,幽斋闻清音”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那清音是从高树间飘然而至,又在幽静的书斋中回响,引人入胜。
接着,“误疑在溪壑,不知傍有琴”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转折,将琴声比作溪流之音,让人误以为是自然界的声响,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美妙的音乐源自于旁侧的古琴。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进一步强调了琴声的纯净与超凡脱俗。
“我爱康子野,与世任浮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子野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子野不随波逐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赞赏。这里的“康子野”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物,也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
最后,“美哉恬澹质,涤我尘垢心”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子野琴声的赞美,认为它如同清泉一般,能够洗净内心的尘埃,带来心灵的净化。这种情感的抒发,既是对音乐艺术的崇高评价,也是对精神境界提升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听琴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之美与心灵之美的深刻联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郑将军惠潮平寇歌
灵雨腥风雪满天,老蛟每塞潮阳道。
蛟子蛟孙蜿蜿游,山城烟断人如扫。
邮亭有卒逋亡回,告报天兵来灏灏。
红旗半闪刷天明,一炮重开浓雾堡。
蛮夷头脱桃花飞,宝刀醉血容颜好。
渠儿夜缚渠王来,止有空头久无脑。
千枚万勒走无声,勾当公家事草草。
提携去待将军归,吁嗟将军归已早。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十秋水
河伯自欣,向若而悔。曲士何知,教之者罪。
号物之数,五千维倍。人居一焉,其馀若磊。
稊米在仓,片脔在鼐。帝王迭君,仁贤分宰。
让者为名,居者日浼。夏虫语冰,非愚则殆。
以小观大,何足以逮。以道观之,无物不在。
因大于天,天空云叆。因小于毫,毫末丘垒。
尧桀分行,终古不怠。夔蚿相怜,没身不怠。
缺甃之崖,井蛙独款。百家之言,孙龙孰诒。
神龟曳涂,东鳖归海。鹓雏逢嚇,鯈鱼乐漼。
人矜一时,我问千载。庄惠濠梁,亦应我待。
赋得钱塘歌送张仪吉
君不见钱塘波浪动地来,奔流喷薄共潆洄。
张郎笔底驱河岳,气与秋涛争喧豗。
当年早谢儒冠累,耻学低头事权贵。
漫尔江湖作浪游,亦向云山称典记。
以此蹉跎秋复春,棕袍布袜忘其贫。
袖中虽有龙蛇璧,世上徒逢按剑人。
君今倦游归闾里,锦帆欲指三江水。
杖履晴霞岭外春,烟花夜月吴门市。
吴山一片石峨峨,西湖绿水漾微波。
他时兑得馀杭酒,与汝同醉金叵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