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京(běi jīng)的意思:指地位高、有权势的人或事物。
不数(bù shù)的意思:不计算、不计数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多才(duō cái)的意思:指一个人具有多种才能和技能。
辐辏(fú còu)的意思:指事物相互依附、相互支持,彼此互相配合,共同发展。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九逵(jiǔ kuí)的意思:指路途遥远、曲折难行的地方。
来自(lái zì)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起源。
上书(shàng shū)的意思:上书是一个动词成语,指的是将文字写在书籍、文件等物品上面。
圣朝(shèng cháo)的意思:指盛世,尤指指一个国家或朝代的治理繁荣昌盛。
书贾(shū jiǎ)的意思:指商人经商时的技巧和手段。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万国(wàn guó)的意思:指世界各国,表示众多国家的集合。
闻说(wén shuō)的意思:听说;听闻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形势(xíng shì)的意思:形势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或局势中的情况和态势。
兴贤(xīng xián)的意思:提拔贤能,使其发展充分。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云屯(yún tún)的意思:云屯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云彩聚集在一起,形成密集的云团。
筑台(zhù tái)的意思:指建筑或修建台阶、平台,也比喻为别人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壮怀(zhuàng huái)的意思:形容志向远大、抱负雄伟的心情。
自觉(zì jué)的意思: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状态或责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京的壮丽景象与政治地位。首句“闻说北京形势地”,以听闻的方式引出对北京的描述,暗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接着,“自觉壮怀开”表达了诗人初到北京时内心的激动与豪情。
“九逵车马云屯盛”一句,运用了“九逵”(古代都城中的九条大道)和“车马云屯”(形容车辆如云聚集)的比喻,生动展现了北京作为交通枢纽和繁华都市的盛况。而“万国诸侯辐辏来”则进一步强调了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各国使节汇聚于此。
接下来,“题柱相如应有赋,上书贾谊更多才”两句话,分别引用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和贾谊的事迹,借以赞美北京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荟萃。司马相如曾题柱赋诗,而贾谊则以才华横溢著称,这两人的典故在这里被用来赞颂北京的文采风流。
最后,“圣朝频下兴贤诏,不数黄金漫筑台”两句,表达了对当朝重视人才、广纳贤能政策的赞赏。通过对比“黄金筑台”的传统做法与“兴贤诏”的现代政策,突出了时代进步与观念更新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北京的自然景观、政治地位、文化氛围以及人才政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深刻印象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人才与文化的高度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