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低阁水,痴雾远迷林。
去马凭谁辨,哀蛩识此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池边亭中独坐,思绪万千的情景。首联“池上晚成趣,雨馀凉不禁”点明了环境和时间,傍晚时分,雨水过后,微风送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湿云低阁水,痴雾远迷林”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湿漉漉的云朵仿佛低垂于水面之上,远处的雾气则模糊了树林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
“去马凭谁辨,哀蛩识此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以“去马”比喻离别或是流逝的时间,暗示着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哀蛩”则是对蟋蟀的哀鸣的借喻,象征着内心的哀愁与悲叹。这两句通过物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逝去事物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忧郁之情。
最后一联“美人何处,良夜自沈沈”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直抒胸臆,询问心中的“美人”(可以理解为理想、爱情或是某种美好的追求)究竟身在何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同时,“良夜自沈沈”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在静谧夜晚中的思绪与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姑苏台南阊阖开,姑苏台北鸿雁来。
春花秋月几时好,步屧寻香去如扫。
冤胥愤血空海潮,老濞妖妆又烟草。
少年为客谁我令,千里汝犹谈一经。
黄龙挟舟夜有雨,白虎司剑天无星。
山中昌蒲十二节,未肯落尽青头发。
姑苏台上愁杀人,身在句吴望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