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才说(cái shuō)的意思:指刚说出一部分,就被人打断或插话。
羔雁(gāo yàn)的意思: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讲师(jiǎng shī)的意思:指教学、讲解的人,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荆公(jīng gōng)的意思:指人们对于荆轲忠诚、勇敢的称赞。也用来形容人们对于英勇、忠诚的赞美。
经筵(jīng yán)的意思:指古代官府或学堂里举行的重要宴会或学术讲座。
朴学(pǔ xué)的意思:指的是朴实无华的学问,强调注重基础、实用和真实。
丘园(qiū yuán)的意思:指智慧高深、学识渊博的人。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诗选(shī xuǎn)的意思:诗歌的选集
首丘(shǒu qiū)的意思:指成为首领或领导者的第一步,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
庶几(shù jī)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某种情况或结果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情况或结果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推挽(tuī wǎn)的意思:指人们互相拉扯、争夺,形象地比喻争斗、争夺。
细旃(xì zhān)的意思:形容纤细柔软。
一篇(yī piān)的意思:一篇表示文章的数量,也可指一篇文章。
谀儒(yú rú)的意思:谀儒是指迎合儒家学说的人,也用来形容阿谀奉承、追逐权贵的人。
- 注释
- 羔雁:古代用于表达书信的代称,比喻贤者之间的交往。
丘园:指隐居的田园生活,常用来形容学者的隐逸生活。
荆公:王荆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谯叟:谯周,三国时期蜀汉学者,此处借指有学问的老者。
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讲师翁:指教书先生,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三昧:佛教术语,指领悟或专注的最高境界。
朴学:清代学术流派,强调实事求是,反对空谈。
细旃:古代对帷幕的称呼,此处可能指谦虚的态度。
谀儒:阿谀奉承的儒者。
湔:洗涤,此处指洗刷掉愧疚。
- 翻译
- 长久以来没有收到贤者的书信问候,年迈之人隐居田园气息最为纯正。
姑且与王荆公(王安石)的诗选相续,不再听说谯周老先生进入讲经的殿堂。
教书先生或许已接近领悟至高境界,我仅剩的朴学才识只能写一篇短文。
面对两位侍从的谦让,我不敢推辞,对于奉承学者的行为深感惭愧,不知如何洗清这种愧疚。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南皋刘二先生(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久未邀请贤士至家,自己的白发已经很多,但在丘园中的自然气息中仍然感到十分满足。诗人与荆公一起续写诗篇,但并没有听到任何闲言碎语侵扰自己。
"讲师翁庶几三昧,朴学余才说一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朴实才能。此外,"两侍细旃莫推挽,谀儒此愧若为湔"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某些阿谀奉承之人的鄙视,以及对自己不够严肃的态度感到羞愧。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学问和文学的执着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高洁品格和他们对于内心修养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