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高树暗,石濑浅流喧。
已过黄塘岭,欲觅桃花源。
留滞(liú zhì)的意思:停滞不前,无法前进或发展。
气昏(qì hūn)的意思:因愤怒、气愤而晕倒或昏厥。
屈曲(qū qū)的意思:指弯曲、弯折的意思。
驱马(qū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前进,比喻推动事物发展或进展。
山气(shān qì)的意思:指山的气势或山中的气候。也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志向或气魄。
山樊(shān fán)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本领或学问较高,能力强,有造诣。
石濑(shí lài)的意思:指人多,拥挤不堪,形容人群拥挤不堪的场景。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为此(wèi cǐ)的意思:为了这个目的;因为这个原因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阴山(yīn shān)的意思:指遮蔽阳光的山,比喻阻碍或遮蔽人的前途或发展。
桃花源(táo huā yuá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群人远离尘嚣,生活在幽静、美好的地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黄塘岭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屈曲危塍转”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山路蜿蜒曲折,险峻难行的特点,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沉阴山气昏”一句,通过描绘山间云雾缭绕、光线昏暗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
“蝉声高树暗”则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高树之上的蝉鸣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清晰,既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也衬托出环境的静谧。而“石濑浅流喧”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溪水在岩石间流淌时的轻快与欢快,与前文的沉闷形成反差,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力。
“已过黄塘岭,欲觅桃花源”两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渴望。最后,“无为此留滞,驱马踰山樊”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当前处境的无奈与不甘,以及继续前行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困境时的思考与抉择,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体现了宋代理学思想中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