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
绕岸行初匝,凭轩立未回。
园西有池位,留与后人开。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对一处园林进行修缮和改造的过程,通过诗人巧手营造出的画面,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后世的关怀。
“因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这里,“下疏”指的是水流不畅,形成了一个小池塘,而“随高筑作台”则是根据地势高低建造了一个平台。这种修缮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巧妙利用。
接下来的“龙门分水入,金谷取花栽。”则是说将水引入园中,并且在名为“金谷”的地方采撷花朵进行栽培。这里的“龙门”、“金谷”都可能是园中的景点名称,或许隐喻着诗人对这些自然美景的赞赏。
第三句“绕岸行初匝,凭轩立未回。”则描述了诗人在刚刚修建好的岸边游走,站在轩辕(一种观景的建筑)上还没有准备返回。这一段落传递出主人对园林新貌的满意和愉悦。
最后,“园西有池位,留与后人开。”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处美丽的园林保留下来,让后世子孙也能享受其中之美。这里的“池位”可能是指园中的一处特定的水景,而“留与后人开”则体现了诗人对传承和分享自然美好的一片赤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园林改造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生活态度以及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珍视和传承。
人生百年内,仅有百回春。
若遭万日劫,倏忽成灰尘。
古人爱春光,可以怡心神。
是春无内外,天地为一身。
何哉浴沂子,暮春六七人。
我游坐迟暮,不见春花妍。
大夏草木盛,生意瀰乾坤。
何以瀰乾坤,四时本同原。
吾以观源泉,啸歌人不闻。
世有好直者,直行悲途穷。
直视不仰天,直立不俯躬。
若有用直者,如绳无曲木。
如弦有高音,如矢利于镞。
或有徒直者,心不藏丝毫。
与人无可否,于物忘卑高。
我直异于是,用一而化二。
生理本不回,修之敬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