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宣城》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僧 之 宣 城 唐 /鲍 溶 昔 从 谢 太 守 ,宾 客 宛 陵 城 。有 日 持 斋 戒 ,高 僧 识 姓 名 。秋 风 送 客 去 ,安 得 尽 忘 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宾客(bīn kè)的意思:指客人、宾馆等接待来访的人。
持斋(chí zhāi)的意思:指持守戒律,守斋节食。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送客(sòng kè)的意思:指送别客人离开。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忘情(wàng qíng)的意思:指因极度激动或感动而忘记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有日(yǒu rì)的意思:指有一天,表示将来某个时候。
斋戒(zhāi jiè)的意思:戒除杂念,专心修行。
- 翻译
- 从前跟随谢太守,在宛陵城做宾客。
他时常持斋戒行,高僧们熟知他的名姓。
秋风吹过,送别客人离去,怎能完全忘却情感。
- 注释
- 昔:从前。
从:跟随。
谢太守:古代官职,指谢某人。
宛陵城:地名,古称,位于今安徽宣城。
持:保持。
斋戒:宗教或节日期间遵守的清净饮食规定。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侣。
识:认识。
秋风:秋季的风。
安得:怎能。
忘情:忘记情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一位高僧告别的情景,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和不舍。"昔从谢太守,宾客宛陵城"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人物谢太守,表明宴客之地为宛陵城,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情境。
"有日持斋戒,高僧识姓名"则具体指出了某一日的斋戒活动,以及高僧对宾客姓名的了解,这里的“识”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明了高僧与宾客之间的相知,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心灵交流。
最后两句"秋风送客去,安得尽忘情"则抒写了秋风中的离别之情。这里的“安得”一词,流露出一种无奈和不舍的情感,而“尽忘情”则是在表达对这份情谊的珍视,无论是时间还是距离,都无法完全消弭。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际关系的精妙描绘,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间的情谊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