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流听水急,高岸觉篷低。
野桨如飞鹜,春蚕尽织绨。
春蚕(chūn cán)的意思:比喻人在适当的时机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高岸(gāo àn)的意思:指山坡或河岸高而陡峭,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凄凄(qī qī)的意思:形容寂寞、凄凉、哀怨的样子。
人声(rén shēng)的意思:指人们的声音喧闹嘈杂,如锅碗瓢盆之声,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柔桑(róu sāng)的意思:形容人柔弱而坚韧,如同桑树一样能够屈曲而不折断。
吴越(wú yuè)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争斗或竞争。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此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语溪道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一望柔桑色”,开篇即以柔桑的嫩绿之色引入,给人以清新之感,仿佛置身于一片生机勃勃的桑林之中。接着,“人声近语溪”一句,将视线拉回至溪边,人声与溪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
“狭流听水急,高岸觉篷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流的动态美和两岸环境的立体感。狭窄的溪流中,水声急促,而高高的河岸则让人感觉到篷船的高度,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
“野桨如飞鹜,春蚕尽织绨。”这两句转而描写行舟与蚕事,野桨划动如同飞鸟掠过水面,生动形象;春蚕忙碌地吐丝织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勤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
最后,“当年吴越路,石垒尚凄凄。”诗人将思绪拉回到历史长河中,提及吴越两国的历史遗迹,虽历经沧桑,但石垒犹在,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乡村生活以及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