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喜烟云无定态,半川阴霭半川晴。
《初夏香山杂咏·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香山的自然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山色之美、松涛之音以及烟云变幻的景象。
首句“山容经雨鬟初沐”,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峦比作刚洗过的秀发,形象地描绘出雨后山色清新、绿意盎然的景象。山峦经过雨水的洗礼,仿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次句“松吹因风籁益清”,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松林在微风中的声音。风吹过松林,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籁”字,不仅指声音,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第三句“更喜烟云无定态”,表达了诗人对烟云变化莫测的欣喜之情。烟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形态万千,给山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动。这种无常的变化,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美和不可预测的魅力。
最后一句“半川阴霭半川晴”,则描绘了山间河流两岸的不同景象。一侧是笼罩着薄雾的阴暗区域,另一侧则是阳光照耀下的明亮地带。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寓意着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给人以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初夏香山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十四
扬州旧服卉,木绵白茸茸。
缕缕自余年,纺绩灯火中。
织成一束素,上有浴海鸿。
岁寒若可恃,凄凄凛霜风。
昨夜县牒下,头纲出城东。
殷勤赴官急,瘢疮免殷红。
我寒那可忍,负此卒岁功。
不知落谁手,输入秦娥宫。
九月七日梦中作诗续以末后二句
桃花红深李花白,昨日成团今日拆。
歌声满耳何处来,杨柳青旗洛阳陌。
拊君背,握君手。
朝钟暮鼓无了期,世事于人竟何有!
青青镜中发,忽忽成白首。
六国印,何如负郭二顷田,千载名,不及即时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