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高侍御谪官南归·其三》
《送高侍御谪官南归·其三》全文
明 / 李孙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已恨交亲少,哪堪尔复还

清秋焚谏草白发斑斓

臣自欢开网,君原许赐环

苍生系望,莫便稳东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斑斓(bān lán)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美丽多彩。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赐环(cì huán)的意思:赐予玉璧,象征官位的玉璧。形容皇帝授予官员的封爵。

东山(dōng shān)的意思:指避难、躲藏。

复还(fù huán)的意思:还回去,归还。

谏草(jiàn cǎo)的意思:指谏言,勇于直言劝谏的言辞。

交亲(jiāo qīn)的意思:亲近交往,结交朋友。

系望(xì wàng)的意思:指人们对某种期望或希望的执着追求和牵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的《送高侍御谪官南归(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谪南归的深切关怀与不舍之情。

首句“已恨交亲少”,点明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接着,“哪堪尔复还”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再次离别的无奈和痛苦。

“清秋焚谏草,白发待斑斓”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清秋”象征友人的贬谪之苦,以“焚谏草”暗示友人为国为民的忠诚,而“白发待斑斓”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期盼。

“臣自欢开网,君原许赐环”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得到宽恕和重新开始的希望。

最后,“苍生同系望,莫便稳东山”两句,将个人情感上升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呼吁友人不要轻易放弃,要为苍生继续奋斗,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李孙宸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猜你喜欢

兵器

五代乏真主,奸雄纷僭伪。

横磨阔刀剑,白日相篡弑。

我宋有神祖,潜德动天意。

故天意若曰,往为我之嗣。

神祖拜稽首,乃即皇帝位。

不惠兆民乐,不怒诸侯畏。

颠倒执玉帛,奔走恐后至。

大商国三分,一朝有其二。

太宗以义抚,真宗以仁治。

王道竹箭直,诵声金鼎沸。

独有阴山戎,时时寇边地。

天子赫斯怒,大警巡澶卫。

射杀右贤王,遂斩匈奴臂。

狼心帖然服,结好同昆弟。

自此两河间,寂寂无戎备。

卒闲喜夜歌,将老贪春睡。

自此为太平,恍逾三十岁。

戎昊乘我间,南驰贺兰骑。

阳关久夜开,枢朽不可闭。

阵云起秦雍,杀气横泾渭。

使臣股栗奏,宰相瞋目议。

佥曰亟发兵,竖子坑甚易。

仓皇筑边垒,未战力先瘁。

遇迫开库兵,土蚀锋芒脆。

防秋采旧屯,推毂谋新寄。

旧屯老且死,少者无实艺。

良由不训练,手足迷击刺。

新寄将家子,从小生富贵。

六韬未曾读,口但知肉味。

师复从中御,进退由阍寺。

权轻号令冗,两战无遗类。

曹公弃七军,晋人获三帅。

吾兵自此丧,有诏新其制。

此器不预设,一旦从何致。

朝廷急郡县,郡县急官吏。

官吏无他术,下责蚩蚩辈。

耕牛拔筋角,飞鸟秃翎翅。

簳截会稽空,铁烹堇山碎。

供亿稍后期,鞭朴异他罪。

愁氛壅太虚,霁景昼冥晦。

我闻郭汾阳,料敌多奇异。

单箠谕突厥,蕃酋双膝坠。

又闻李西平,临戎有英气。

身著红锦袍,怀光肝胆碎。

是知用兵术,在人不在器。

君耳舜高听,君目舜明视。

愿采谋略长,勿倚干戈锐。

(0)

桂林府沦漪阁

谈笑沦漪阁,藤花竹叶间。

易醒江上酒,难画雨中山。

(0)

屏山

一峰高起塞天关,堪作皇家外屏山。

可惜化工安著远,半遮中国半遮蛮。

(0)

赠陶辰州

使介直登双御阁,州符就领五蛮溪。

争雄白鹊临崖斗,忆子玄猿绕涧啼。

(0)

龙壁

曾看柳侯山水记,信知龙壁好烟霞。

谁能写作新屏障,寄与长安富贵家。

(0)

同子兴赋雪中折带冰梅

雪里攀梅冷不胜,归来分插几空瓶。

花间乱缀未凋玉,窗下细看元是冰。

旋觉暖回还易散,只愁冻损独先零。

诗翁贪看横斜影,未暝呼童急上灯。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