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同 张 深 秀 才 游 华 严 寺 唐 /冷 朝 阳 同 游 云 外 寺 ,渡 水 入 禅 关 。立 扫 窗 前 石 ,坐 看 池 上 山 。有 僧 飞 锡 到 ,留 客 话 松 间 。不 是 缘 名 利 ,好 来 长 伴 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禅关(chán guān)的意思:指心境安宁,没有烦恼和杂念。
飞锡(fēi xī)的意思:形容人的声望高、名声远播。
留客(liú kè)的意思:指待客人或留宾客住下来不走。比喻用好的条件和服务留住客人。
名利(míng lì)的意思:指名声和利益。名利是指人们追求的声誉和财富,常用来表示人们对名望和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入禅(rù chán)的意思:指人进入深入沉思、冥想的状态,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或修行。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同游(tóng yóu)的意思:一同游玩、同行旅游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坐看(zuò kà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采取行动。
- 注释
- 同游:一起游览。
云外寺:云雾之上的寺庙,形容寺庙位置高远或环境幽静。
渡水:过河,此处指进入寺庙区域。
禅关:禅宗的门户或修行之地。
立埽:站立着打扫。
窗前石:窗前的石头,可能指代寺内的清净环境。
坐看:坐着观看,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池上山:池塘对面或周围的山景。
僧:和尚。
飞锡到:飞锡,指僧人手持锡杖快速行走,比喻僧人突然来访。
留客:挽留客人。
话松间:在松树间交谈,形容环境清幽。
不是:并非。
缘名利:因为名望和利益。
好来:乐意前来。
长伴闲:长久地享受悠闲的生活。
- 翻译
- 一同游览云雾缭绕的山寺,跨过溪水步入了禅宗的圣地。
站立着扫净窗前的石阶,坐着观赏池塘边的山景。
有僧人手持锡杖飞步而至,邀请客人在松林间交谈。
并非因为追求名与利,而是愿意长久地享受这份清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禅意图景。开篇“同游云外寺,渡水入禅关”两句,设定了诗人与友同游于云雾缭绕之外的一座寺庙,跨过流水,进入一个禅修的空间。这里的“云外寺”和“禅关”不仅是实景的描写,也象征着超脱尘世、进入精神宁静境界的过程。
接着,“立埽窗前石,坐看池上山”两句,则描述了诗人在寺中的一种生活状态。“立埽窗前石”可能指的是诗人站在简陋的窗户旁边,用石头作为凭借之物;“坐看池上山”则是说诗人坐在水塘边,观赏着对岸的山色。这里通过“立”和“坐”的动作,表现了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静谧交流。
第三句“有僧飞锡到”,描绘了一位僧人驾起小船来到的场景。“留客话松间”则是说这位僧人特意停留下来,与诗人在松树下交谈。这两句不仅增添了画面上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精神交流。
最后,“不是缘名利,好来长伴闲”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并不追求名誉和物质利益,而是喜爱这种清净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不是缘名利”,反衬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性;“好来长伴闲”则表明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修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意境,是一首充满禅意与哲思的山水田园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张樵叟
堂上青云客,壶中白发年。
置身三对策,娱老七条弦。
自薄雕虫技,言耕养鹤田。
渔樵同去住,烟火作神仙。
得意诗中画,无心酒后禅。
曲江风度古,博望子孙贤。
海国悬弧早,梁园授简先。
露滋丛桂发,秋晓碧梧坚。
有客山中至,寻君世外缘。
倘能爱狂简,应许闯华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