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尽阶前雨,东方未肯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结(bù jié)的意思:形容事物不能结合或团结在一起。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二更(èr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第二个时辰。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寒花(hán huā)的意思:形容在严寒的冬天开放的花朵,比喻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强和顽强。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刑名(xíng míng)的意思:指受到法律惩罚而被迫改变姓名。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宣州夜坐阅公案有作二首(其二)》描绘了夜晚静思的场景。首句“邹公述仁义”提到战国时期儒家代表邹衍倡导的仁义思想,与法家申不害的刑法理论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在审视人间道德与法制的交融。次句“申子说刑名”则特指申不害的法家主张。
“俯仰人千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时间的流转中人们的行为和理念得以流传。“徘徊夜二更”描绘出诗人深夜独坐,思绪万千,时间仿佛停滞在更深人静的时刻。
“灯寒花不结,窗破纸常鸣”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清冷,灯光微弱,花儿因寒冷无法绽放,而窗户破旧,风吹过时纸张发出响声,增添了孤寂之感。
最后两句“听尽阶前雨,东方未肯明”写诗人聆听窗外的雨声,直至天边东方尚未露出曙光,寓言着内心的困惑和等待,也暗示了对公正判决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引,通过个人夜晚的体验,反映出对社会伦理与法律公正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