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霜光转湿,隔雨焰全轻。
岂以投珠巧,能当按剑迎。
这首诗《嘲萤火》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讽刺萤火虫的微弱之光,表达了对人生渺小与短暂的感慨。
首句“腐草寄馀生”描绘了萤火虫在腐草中苟延残喘的生活状态,隐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乘昏莫浪行”一句,告诫人们在昏暗中行动要谨慎,暗含对萤火虫盲目飞行的批评。
“烧霜光转湿,隔雨焰全轻”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萤火虫在霜冻和雨天中的光亮变化,强调其光芒的微弱和不稳定性。同时,“光转湿”和“焰全轻”也暗示了环境对萤火虫生存状态的影响。
“岂以投珠巧,能当按剑迎”一句,将萤火虫比作投掷珍珠的技巧,却无法抵挡剑锋的威胁,形象地讽刺了萤火虫虽有发光之能,但在自然界中的脆弱和无助。
最后,“炎凉看百态,星月敢争明”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对萤火虫的同情。炎凉指世态炎凉,百态指人间万象;星月敢争明,则是说萤火虫虽微弱,但敢于与明亮的星辰月亮相抗衡,表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萤火虫的讽刺,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价值和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体在庞大宇宙面前的渺小感和无奈感。
漠漠杨柳花,青青杨柳树。
带花折长条,将送行人去。
灞陵勿淹留,明日发沙洲。
沙洲连塞路,望望使人愁。
愿推双车轮,推过寿昌县。
寿昌何蔚蔚,边城如眼见。
别曲歌且停,春醪香更清。
一杯歌一曲,曲尽两含情。
含情岂无语,别离心更苦。
懊恨别离多,欢娱能几许。
万水复千山,人去几时还。
谁言功名好,侬道不如闲。
篆法久欲绝,李公得真传。
近时乡先辈,仿佛如滕权。
昔为我题扁,握笔指腕悬。
顾盼张髯须,起立竦背肩。
俯仰为陈迹,屈指十五年。
破屋垂雨溜,庳墙上蜗涎。
三字被侵蚀,黑騕犹高县。
海月夜照之,墨光却新鲜。
正如公性气,精悍老犹然。
见物不见人,吴山隔重泉。
惜哉不可作,手迹忍弃捐。
寿以西川木,良工善雕镌。
庶几如坐对,仰面在屋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