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屏上见,鹭点镜中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饱看(bǎo kàn)的意思:
尽量看。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之二:“掀髯坐语閒临水,仰面徐行饱看山。”《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纔傍过去,便掩上舱门。”
翠鬟(cuì huán)的意思:指女子的翠绿色头发,比喻美丽的女子。
丹巘(dān yǎn)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像红色的岩石一样耸立。
浩荡(hào dàng)的意思:形容气势宏大,浩大雄伟。
惊人(jīng rén)的意思:非常令人吃惊或震惊的事物或情况
冷宦(lěng huàn)的意思:指官职低微,待遇寒酸,无法改变或提升自身境遇。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秋姿(qiū zī)的意思:指女子秋天穿着华丽,姿态优美。
人眼(rén yǎn)的意思:指人类的眼睛,也用来形容人们的视力或观察力。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日色(rì sè)的意思:指太阳的颜色,比喻光明和美好。
无妨(wú fáng)的意思:没有妨碍,没有影响
- 注释
- 一亭:一座亭子。
浩荡:开阔。
千载:千年。
纳:接纳。
幽閒:宁静悠闲。
日色:阳光。
丹巘:红色的山峰。
秋姿:秋天的景色。
翠鬟:绿色的发髻。
人家:人家的住所。
屏上:窗户。
鹭点:白鹭点点。
镜中还:倒映在镜子里。
冷宦:清冷的官职。
惊人眼:令人惊讶。
无妨:不妨碍。
饱看:尽情欣赏。
山:眼前的山水。
- 翻译
- 一座亭子敞开胸怀,千年来接纳着宁静与悠闲。
阳光照射在红色的山峰,秋天的景色凝结如绿色的发髻。
从人家的窗户望去,水面上白鹭点点,倒映在镜子里。
清冷的官职虽令人惊讶,但这不妨碍我尽情欣赏眼前的山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幽雅的山中亭子,充满了古典美和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
"一亭开浩荡" 一句,以“一”字起首,简洁而有力,设定了整个意境的宽广和深邃。"千载纳幽閒"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中那份淡定的感受,以及亭子所承载的文化沉淀。
接下来的"日色射丹巘,秋姿凝翠鬟",通过对光线和山色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静谧,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这里的“秋”字,不仅指季节,更蕴含着一种成熟、收获的心境。
"人家屏上见,鹭点镜中还"则将亭子与人家的生活联系起来,屏风上的画卷和镜中的倒影,都成了欣赏自然之美的媒介。这种对景观的间接体验,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冷宦惊人眼,无妨饱看山","冷宦"一词,不仅形容了亭子的清幽,更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而"无妨饱看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沉醉和享受,没有任何拘束。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亭子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境界,是一首充满哲思与审美情趣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叶内翰游西余山用袁奉议韵
平子愧明略,长卿真倦游。
笭箵傥可佩,瑶玉岂复舟。
旧闻西余老,猖狂白蘋洲。
毫端宝刹见,尘起大地收。
奋迅师子王,蚓蛙视蛟虬。
向来大涤翁,晚节万户侯。
襄阳一转语,富贵真云浮。
此道久已微,珷玞混琳球。
念昔过苕霅,寻溪亦经丘。
同游今安在,十载一瞬眸。
几欲挂长剑,刻舟笑延州。
焉知瓮中人,寂默无春秋。
香炉着古庙,一念万劫休。
安得五亩园,良苗接平畴。
脱身饥寒外,结友高胜流。
二边无馀习,六贼可尽刘。
谁能使危肠,一日一万周。
须公谢三旌,故事追羊求。
青鞋一幅巾,往来山之幽。
且复载明月,深潭戏垂钩。
《次韵叶内翰游西余山用袁奉议韵》【宋·程俱】平子愧明略,长卿真倦游。笭箵傥可佩,瑶玉岂复舟。旧闻西余老,猖狂白蘋洲。毫端宝刹见,尘起大地收。奋迅师子王,蚓蛙视蛟虬。向来大涤翁,晚节万户侯。襄阳一转语,富贵真云浮。此道久已微,珷玞混琳球。念昔过苕霅,寻溪亦经丘。同游今安在,十载一瞬眸。几欲挂长剑,刻舟笑延州。焉知瓮中人,寂默无春秋。香炉着古庙,一念万劫休。安得五亩园,良苗接平畴。脱身饥寒外,结友高胜流。二边无馀习,六贼可尽刘。谁能使危肠,一日一万周。须公谢三旌,故事追羊求。青鞋一幅巾,往来山之幽。且复载明月,深潭戏垂钩。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5667c6debb54920746.html
写怀
宇宙一火宅,我身寓其间。
灵台真逆旅,忧喜更往还。
其来不可却,倏去不可攀。
冥然闭六凿,暂使逆旅闲。
中虚本无住,夜半移舟山。
身随事物化,鬓与寒暑斑。
奈此业累深,始知定力悭。
况兹尘沫聚,岂比金石顽。
顾影忽自笑,吾心定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