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亲郊恭纪三十首·其六军入卫》
《亲郊恭纪三十首·其六军入卫》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三军如雨马如飞,万象森罗太微

古道养军一日虽然郊宿俨廷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古道(gǔ dào)的意思:指古代的道路,也表示古老的道路或传统。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三军(sān jūn)的意思:指军队,特指三军。

森罗(sēn luó)的意思:形容众多的人或物密集聚集在一起,数量繁多。

虽然(suī rán)的意思:表示尽管有一定的限制或困难,但仍然承认或接受事实。

太微(tài wēi)的意思:太微,古代天文学中指太阳周围的微小星宿,也用来比喻微小的事物。

万象(wà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养军(yǎng jūn)的意思:充分发展和培养军队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万象森罗(wàn xiàng sēn luó)的意思:形容世界上的万物或事物非常繁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入城护卫的壮观场景,以及古代军事仪式的庄重与秩序。首句“三军如雨马如飞”,以“如雨”和“如飞”形象地展现了军队行进时的迅速与密集,仿佛大雨倾盆,骏马疾驰,生动地刻画出军队行动的气势。接着,“万象森罗栱太微”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天地万物比作排列有序的拱门,寓意着军队的进入如同穿越庄严的门户,充满了神圣与威严。

“古道养军为一日”,点明了军队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军队的日常训练和准备是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事,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准备状态。最后一句“虽然郊宿俨廷闱”,则进一步描述了军队在郊外宿营时,依然保持着宫廷般的严谨与秩序,体现了军队纪律的严格和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军队的雄壮与纪律,以及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秩序的崇尚。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姚功公池上集

三十年前旧友稀,一樽还喜共晴晖。

兴来不觉风吹帽,话久方知露湿衣。

篱下晚花邀客醉,溪头凉月送人归。

拒霜开日仍留约,如此清秋愿莫违。

(0)

清明日铁珊招同泛舟东湖历游诸园·其一

芙蓉堤畔十杉亭,芳草芊芊满钓汀。

更上水明楼上望,遥山九点海门青。

(0)

碣石行

孑遗孤臣头雪白,不死东宁死碣石。

吾戴吾头吾知免,一枝幸藉将军力。

冥鸿何处觅安宅,老罴帐中堪避弋。

䲭鸮不敢加弹射,几社故人最生色。

夏公感叹何公喜,更有陈公同太息。

相与惊魂且动魄,谓斯人者从何来,古心所照天地碧。

碣石风雷生画戟,谁知中有柳车客。

海王为之司眠食,朝看扬潮夕重汐。

在昔韩王亦无辈,竟卖钟离足长喟。

(0)

南皋见予甬上耆旧集中所录钱侍御帝里篇而叹赏不置即和其作

琅琦江上无寸土,重趼归来泪如雨。

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

头颅出自鲛人室,剩馀一丝不我绝。

莫道我身鸿毛轻,雄虹光照枯燐青。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

不见茂陵秋芒芒,夜闻马嘶何处望。

嗟哉我家故栗里,回首徒伤急景驶。

袖中尚有一卷书,我兄幕府之留馀。

十年以来长钳口,明夷于股更于肘。

祗应投之九天门,天门詄荡白日昏。

与人家国良多事,一梦栩栩还起起。

是谁读之叩钵催,染豪重吹九死灰。

谢翱方凤良俊物,呕出当年朱鸟血。

(0)

春晚出郭送溧阳公归葬江南述感·其三

一梦从公十载深,塞云关雪换朝阴。

嘘枯地觉无余恨,留落天疑直至今。

经共任安终托意,早成疏傅欲归心。

两嗟萧瑟东风外,尽与伤春变楚吟。

(0)

读孟郊诗

东野穷不彻,五十得一官。

行吟狎簿书,出郭不整冠。

咸池三百篇,风景擢古肝。

或言层冰清,亦谓万松乾。

我疑苍龙精,飒飒照匣寒。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