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悼 幼 子 唐 /孟 郊 一 闭 黄 蒿 门 ,不 闻 白 日 事 。生 气 散 成 风 ,枯 骸 化 为 地 。负 我 十 年 恩 ,欠 尔 千 行 泪 。洒 之 北 原 上 ,不 待 秋 风 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成风(chéng fēng)的意思:指某种风气在社会中形成并广泛流行。
黄蒿(huáng hāo)的意思:指人年老退休,不再工作。
枯骸(kū hái)的意思:指干瘪的尸体,也比喻无生气、无活力的事物。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生气(shēng qì)的意思:指人因愤怒或气愤而产生的情绪。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为地(wéi dì)的意思:为了地方的利益而做事,为地方尽心尽力。
- 注释
- 黄蒿门:形容简陋或隐居之处。
白日事:指世俗的日常事务。
生气:生命力,活力。
风:自然界的风。
枯骸:枯萎的躯体,指死亡后的遗体。
地:大地。
负:辜负。
恩:恩情。
尔:你。
千行泪:极言泪水之多。
北原:北方的平原。
秋风:秋季的风。
- 翻译
- 我关闭在黄蒿的小屋,听不到外界白天的纷扰。
生机消散融入风中,枯朽的躯壳化作大地的一部分。
辜负了你十年的情谊,欠下你无数的泪水。
我将这些泪水洒在北方的原野上,无需等到秋风吹过。
- 鉴赏
这首诗是孟郊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悼幼子》。从艺术风格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的挽歌。
诗人以极富表现力的笔触,将对逝去生命的缅怀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动人的画面。一开始,“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这里的黄蒿门可能指的是墓门或者是家门。诗人通过“一闭”二字传达了一种隔绝和封闭的感觉,从而强调了与外界联系的中断,表明时间已经静止,对于死者的记忆和思念也就被永远封存起来。
接着,“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生命消逝后的景象。生机与活力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散发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生命的躯壳则最终回归大地。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生与死的主题,生是流动、变化和力量的象征;而死则是静止、消亡和无力的写实。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这句话充满了哀伤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内疚和悔恨,似乎生者对逝者怀有愧疚,因为未能在其生命中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十年恩"象征了长久且深厚的情感,而“千行泪”则形容了无法抑制的哀痛。
最后,“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诗人选择在北原上洒泪,似乎是为了让这份哀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待秋风至"表明这份情感不是短暂的,而是一种恒久的心境,即使是在秋风尚未到来之前,也已无法抑制这份悲痛。
总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哀思和自然界的描绘,展现了生命与死亡、生者与死者的关系,以及时间流逝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