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子楼》
《燕子楼》全文
清 / 何嘉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极目徐州斜阳睥睨愁。

黄河闻改岸,红粉尚名楼。

芳草长埋恨,悲风不待秋。

尚书遗墓在,可有佩环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风(bēi fēng)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风声。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红粉(hóng fěn)的意思:指女子的美貌和妆饰。

环游(huán yóu)的意思:环游指的是到处旅行,四处游历的意思。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佩环(pèi huán)的意思:戴在腰间的环,用来佩带物品。比喻有所依附或有所保护。

睥睨(bì nì)的意思:高傲地俯视、轻视别人。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徐州(xú zhōu)的意思:徐州之鹿是指徐州的鹿,比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或特权地位而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鉴赏

这首诗《燕子楼》由清代诗人何嘉延所作,通过对古徐州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氛围。

首联“极目古徐州,斜阳睥睨愁”,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空间。夕阳斜照,城墙之上仿佛满是忧愁,这种景象既是对历史的遥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颔联“黄河闻改岸,红粉尚名楼”,黄河改道,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而那座名为“红粉”的楼阁,依然屹立,象征着历史记忆中的某些事物虽已消逝,但其影响依旧存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黄河的改道与楼阁的恒久形成鲜明对照,引发人们对时间与永恒的思考。

颈联“芳草长埋恨,悲风不待秋”,芳草萋萋,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悲风未到秋天便已来临,预示着悲伤的情绪早已有之,且难以平息。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尾联“尚书遗墓在,可有佩环游?”尚书是古代官职,此处借指历史人物,其墓地犹存,却不知是否有人前来凭吊,是否还有人愿意佩戴玉环以示敬意。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下人们是否还能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的反思。

整体而言,《燕子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个人情感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何嘉延
朝代:清

字奕美,浙江山阴人。
猜你喜欢

咏怀

江上风烟暗不开,长安消息费疑猜。

时清孰道三生福,世乱方知百事哀。

城阙深春丛虎豹,山川故国满蒿莱。

雄心独有千秋在,岂为流离叹不才。

(0)

春日田园杂兴四首·其二

不图富贵不求名,归老田园了一生。

半读半耕新事业,老农老圃旧家声。

春风十里忙驱犊,斗酒双柑漫听莺。

草色青青杨柳绿,无边景物助吟情。

(0)

春燕·其一

空庭微雨湿吟魂,海燕双飞昼掩门。

绮栋初营新垒样,玳梁犹识旧巢痕。

愁生江北垂杨岸,梦绕辽西落叶村。

日向名园览花事,故关乡思更何论。

(0)

汪大买舟载酒,约为承墩之游,遇雨不果

桃花一笑春风颠,花中疑有天台仙。

天台仙子旧相识,契阔红尘二十年。

红尘夙负看花债,见花时下元章拜。

平生手蜡屐一双,踏破三千花世界。

汪伦情比花潭深,沽春不惜双南金。

清溪曲曲通香国,桂楫兰桡约放吟。

一春三月半风雨,风风雨雨春无主。

鸠啼鹧唤不可听,有情终觉天难补。

补天何术驻春光,迎春送春飞燕忙。

重帘不隔燕来去,胭脂湿染乌衣香。

香风吹断香溪路,诗狂久受东皇妒。

南阳高士仙缘悭,不敌溪头老渔住。

渔舟欸乃自声声,花落如何载酒行。

忆花空有寻花梦,终负汪伦一往情。

情深聊向诗中说,诗成却奉花神阅。

花神寄语劝诸君,相思莫呕奚囊血。

(0)

题秋江图

秋容淡荡满晴江,鸂鶒鸬鹚锦翼双。

红蓼滩头黄叶下,炼诗人正倚船窗。

(0)

题家兄刀子

匣里出君三尺剑,细看真是古干将。

曾亲壮士犹粘血,误近书生便减光。

形质未随风雨去,精灵应在斗牛旁。

平生意气堪相用,世上雠轻且好藏。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