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其三肃和》
《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其三肃和》全文
唐 / 贺知章   形式: 四言诗  押[祃]韵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絜,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匪遑(fěi huáng)的意思:形容局势混乱,无法安定。

胡宁(hú níng)的意思:指人心不定,言行不一致。

遑宁(huáng níng)的意思:形容心情宁静、无所事事、无所求索。

夙夜(sù yè)的意思:指早晚,形容时间长久,不分昼夜。

夤畏(yín wèi)的意思:夤畏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心生畏惧,害怕。

翻译
黄色的神祇啊,我日夜都在敬奉。
深深畏惧,内心纯洁,不敢稍作停留。
注释
黄祇:指祭祀时使用的黄色神像或象征。
夙夜:日夜不停,形容非常虔诚。
夤畏:深惧,敬畏之心。
诚絜:诚实纯洁的心灵。
匪遑:无暇,没有闲暇。
宁舍:安宁地休息。
礼以琮玉:用珍贵的琮玉作为礼仪。
荐厥:献上,奉献。
茅藉:茅草和垫子,古代祭祀用的物品。
念兹:想到这个(祭祀),。
降康:降临福祉,指神明赐福。
胡宁:怎么能够,反问语气表示难以做到。
克暇:有空闲,有闲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名为《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典礼仪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早晨祭祀活动的参与与期待,黄祇指的是古代帝王或贵族在宗庙中举行的重大祭礼,祗意为光明,这里形容清晨的阳光。夙夜则是指黎明时分。

“夤畏诚絜,匪遑宁舍。”这两句强调了作者对传统礼仪的敬畏和坚守,以及对安居乐业生活的追求。夤畏意味着恭敬有加,诚絜则是指真诚而不懈怠,匪遑宁舍表达了只有在平静无忧的环境中才能找到心灵的安宁。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这里描述的是祭祀时使用的供品和器具。琮玉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玉器,而荐厥茅藉则是指用鲜美的草木作为祭品。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平和时世的珍视。念兹降康意为回忆古代的太平盛世,胡宁克暇则是指如何能够保持目前的安宁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传统礼仪的描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对历史美好的怀念。

作者介绍
贺知章

贺知章
朝代:唐   字:季真   号:四明狂客   籍贯: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   生辰:659—744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猜你喜欢

见王兼叔上舍寿母

百单二岁尚簪梳,珍重酡颜映雪肤。

天下丹青谁妙手,倩渠描作寿星图。

(0)

咏黄石公

挟书律重火犹光,天下严搜不敢藏。

圯上老人无见者,一编亲写授张良。

(0)

卫卿叔自青旸寄诗一卷以饮酒果核殽味烹茶斋戒清修伤时等为题皆纪一时之事凡十七首为报·其八

纸窗蒲团竹几方,清晓聊翻经卷黄。

禅心无累须眉长,坐回热恼生清凉。

月六腥膻口不尝,眼静不觑登伽娘。

名利从渠朝市忙,象口轻飘柏子香。

菰莼大嚼蜻蛙乡,不教黎苋徒集肠。

(0)

寄杨诚斋

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鱍鱍。

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全生杀。

生机熟语却不俳,近代独有杨诚斋。

才名万古付公论,风月四时输好怀。

知公别具顶门窍,参得彻兮吟得到。

赵州禅在口皮边,渊明诗写胸中妙。

用则致君尧舜前,舍时便灌庐陵园。

六十四卦只两画,三百五篇惟一言。

我与诚斋略相识,亦不知他好官职。

但知拚得忍饥七十年,脊梁如铁心如石。

不曾屈膝不皱眉,不把文章做出诗。

玉川后身却不怪,乐天再世尤能奇。

隔千里兮共明月,何似寒灰相对拨。

公亦何须要我知,我只欠公头上发。

(0)

谢文思徐敬伯见访

半山徐敬伯,薄宦在中都。

柳舍偷闲到,村醪就近酤。

易添诗债负,难得醉工夫。

却羡渔樵叟,虽贫一事无。

(0)

元夕

元宵有月便无愁,已是新年第一筹。

说与素娥从此去,只须依样做中秋。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