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山(bā shān)的意思:指巴蜀山区,也泛指险峻的山岳地带。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亮节(liàng jié)的意思:坚守节操,不受诱惑和压力的影响。
烈日(liè rì)的意思:指阳光强烈的夏日,也用来形容极度炎热的天气。
淋漓(lín lí)的意思:形容流动的水或液体充分而顺畅。
濡毫(rú háo)的意思:用湿毛笔写字,比喻笔力优美流畅。
上书(shàng shū)的意思:上书是一个动词成语,指的是将文字写在书籍、文件等物品上面。
遗编(yí biān)的意思:指留下来的残篇,也指作者的遗著。
- 鉴赏
这首诗《题理斋爱吟草(其一)》由清代诗人吴玉纶所作,通过“亮节曾闻烈日如,巴山藏碧廿年馀”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理斋先生作品中高洁情操的赞美与敬仰。巴山藏碧,暗示理斋先生的作品如同深藏于巴山之中的碧玉,历经岁月而不减其华彩,隐喻其作品的珍贵与不朽。
“遗编到处淋漓在”,则进一步强调了理斋先生作品的广泛流传与深远影响,仿佛他的文字如同墨汁一般,在各个地方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里的“淋漓”不仅指文字的丰富与饱满,更蕴含着情感的充沛与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不见濡毫盾上书”则表达了对理斋先生作品的一种遗憾与期待。濡毫,即蘸满墨水的笔,常用来形容书写或创作的过程。盾上书,可能是指在盾牌上书写,这里或许是一种比喻,意指在某种特殊或非传统的地方留下自己的文字。这句话意味着尽管理斋先生的作品广为人知,但似乎并未在某些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留下特别的印记,这既是对理斋先生作品的一种惋惜,也是对其作品影响力的一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理斋先生作品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对文学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持续影响后人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徐咏亭舅氏之官吴中·其一
人生百寒暑,能经几离别。
一别动十年,四十去如瞥。
甥舅若昆季,稚齿相蛩蟨。
镫唇复砚尾,情境入梦咽。
去年京洛来,素衣泪痕湿。
今年向苕霅,荆树骇摧折。
母氏鲜兄弟,门祚惧衰苶。
努力加餐饭,无为百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