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蛰安冬不露辉,此庵宁与此翁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月(bái yuè)的意思:指明亮的月亮,也比喻纯洁、明亮的心灵。
短褐(duǎn hè)的意思:指短而褐色的衣服。形容穿着朴素、简陋。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九夏(jiǔ xià)的意思:九夏指夏天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九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的紧迫和急迫。
默默(mò mò)的意思:默默指的是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默默地做某事,不声张,不出声。
飘洒(piāo sɑ)的意思:形容气质或风度高雅,自信而从容。
曝背(pù bèi)的意思:指把书背晒在太阳下,形容勤奋学习的样子。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晚晖(wǎn huī)的意思:晚上的余晖,比喻事物或人在困境中显露出的希望和光明。
无机(wú jī)的意思:没有条理、没有组织、没有秩序。
炎炎(yán yá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炎热。也用来形容热闹、热烈的场面。
宜春(yí chūn)的意思:适合春天的景象或事物
炙手(zhì shǒu)的意思:形容非常受欢迎或非常重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冬日里静谧的冷庵,与其中的老翁相映成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独特的氛围与景象。
首联“老蛰安冬不露辉,此庵宁与此翁违”开篇即点出主题,庵内老翁在寒冷的冬季里安然自得,不显山露水,与庵舍一同静默无言,似乎与外界的喧嚣格格不入。
颔联“三更白月常留照,九夏晴霜也自飞”进一步描绘了庵内的自然景观。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夜,还是炎热的夏日,月光和霜雪都如同忠实的守卫,静静地陪伴着庵内的一切,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之美。
颈联“何处炎炎堪炙手,此中默默已无机”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庵内环境的清凉与内心的平静。在外界的酷热中,人们或许会感到焦躁不安,但在庵内,却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灵得以净化。
尾联“宜春短褐还飘洒,曝背何妨爱晚晖”以生动的细节收束全诗。即使在春日里,庵内的衣物仍随风飘扬,而老翁在阳光下晒背,享受着温暖的夕阳,这份自在与满足,正是庵内生活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冷庵及其居住者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诗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李子西
自余友君子,寒暑仅三易。
始见欢如故,再遇契逾昔。
周旋尚无几,款眷良已积。
常恐人事乖,及兹果离析。
枉驾就我别,执袂城南陌。
举觞忘献酬,坐客皆悽恻。
爱深悲不浅,辞尽意何极。
霄汉子奋飞,山林余偃息。
出处苟同心,楚越非异域。
自西野循涡曲临眺赠同游者
养拙非藏器,寝痾岂逃名。
进惭冠盖群,退慕丘园耕。
多病齿发暮,屏居怀抱盈。
稍寻皋壤乐,暂慰蹉跎情。
入野缅曲折,临溪屡回萦。
霜浓石道净,水敛云潭清。
烟景淡将夕,汀洲递微明。
疏芜岸筱落,寥戾川禽鸣。
心赏夙所重,身累适已轻。
岂辞疲曳倦,幸与良游并。
济时谢明哲,量已保幽贞。
愿从求羊辈,放旷终吾生。
效阮公咏怀·其二十五
昔余少年日,浮湛声色场。
追逐公孙子,驰骛狭邪旁。
一醉累旬朔,一出历四疆。
欢乐未及竟,憔悴使心伤。
晚读列仙传,始学却老方。
万事不足竞,二物焉难当。
十年烧丹液,效状亦茫茫。
更希游玄漠,得失两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