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兄今七十,近郭隐茅庐。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访 施 八 评 事 宋 /梅 尧 臣 施 兄 今 七 十 ,近 郭 隐 茅 庐 。懒 问 齐 民 术 ,喜 看 庄 叟 书 。竹 间 鸣 涧 水 ,原 际 见 村 墟 。识 尽 穷 通 理 ,超 然 乐 有 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超然(chāo rán)的意思:超越尘世,超脱于尘俗之外。
村墟(cūn xū)的意思:指小村庄、小乡镇。也用来比喻局限狭小、闭塞落后的地方。
涧水(jiàn shuǐ)的意思:指清澈而干净的溪水,也比喻清澈透明的心灵。
看庄(kàn zhuāng)的意思:指观察、考察农田或庄稼的情况。
茅庐(máo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齐民(qí mín)的意思:指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穷通(qióng tōng)的意思:指从贫穷到富裕或困难到顺利的转变。
通理(tōng lǐ)的意思:通达事理,了解道理。指能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道理,具备明智的思考和处理能力。
隐茅(yǐn máo)的意思:隐居在茅草之中
- 注释
- 施兄:对友人的尊称。
七十:指年龄。
近郭:靠近城墙。
隐:隐居。
茅庐:简陋的草屋。
懒问:不愿询问。
齐民术:治理百姓的方法。
喜看:喜欢阅读。
庄叟书:庄子的著作,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
竹间:竹林之间。
鸣涧水:山涧流水声。
原际:远处的田野边缘。
村墟:村庄。
识尽:深知。
穷通理:人生的困厄与通达的道理。
超然:超脱世俗。
乐有馀:内心充满余下的快乐。
- 翻译
- 施兄如今已年届七十,居住在靠近城郭的茅屋之中。
他不再关心世间的琐事,只喜欢阅读庄子的哲学书籍。
在竹林间,山涧流水声清晰可闻,远处原野尽头能看到村庄的轮廓。
他深晓人生的通达与困顿之理,超脱世俗,心中充满余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访施八评事》,主要描绘了施兄年届七十,选择在近郊的茅庐中过着隐居生活的情景。他不热衷于世俗的治国方略,却喜好阅读庄子一类的老庄之书,体现出他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诗中的“懒问齐民术”表达了施兄对于繁琐政务的疏离,“喜看庄叟书”则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哲学的热爱。接着,诗人通过“竹间鸣涧水,原际见村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田园画面,让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恬淡与和谐。
最后两句“识尽穷通理,超然乐有馀”,揭示了施兄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满足,他已洞察世间万物的变迁,超脱于世俗的得失,从而享受到心灵的安宁与富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隐士的形象,赞美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踏车行
低田已无水,高田干欲死。
北风暂歇复南风,田头日日黄尘起。
朝踏车,暮踏车,朝暮踏车休怨嗟。
太岁在酉,觅浆作酒。田家五行,其理或有。
可怜僧道行日中,口诵经呗心忡忡。
青天云黑雨将至,翻然又被风吹去。
惟天聪明,岂不念农。三日甘霖,天下乃丰。
迎神赛社,村鼓冬冬。
此时家家扶醉翁,白云红树迷西东,焉知阖辟由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