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向秋辞碧,门临溪转清。
月明思汝别,舞袖遍琴筝。
这首清代诗人刘友光的《寄方密之》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家国之情。首句“家破贫非累”,揭示了诗人家庭的困境和个人的贫困,并非主要困扰,真正让他痛苦的是“忧深寇未平”,即外敌入侵,国家动荡不安。他选择“避人空下泪,绝口不谈兵”,表现出内心的无奈与悲愤,不愿公开讨论战事,更显其哀痛。
接下来,“桐向秋辞碧”描绘了秋天桐叶凋零的景象,寓言家道衰落,而“门临溪转清”则暗示环境的凄凉和心境的孤寂。最后两句“月明思汝别,舞袖遍琴筝”,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思念远方的朋友,通过弹奏琴筝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乱中不能相聚的深深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面对家国破碎时的无奈与深情。
大伯东阳轸旧思,士民襦裤喜回时。
登临若起鸰原念,八咏楼中寄小诗。
东门带溪路,上有三丈楼。
层基接重阜,一览山水周。
天边九芙蓉,出没不可求。
鸿惊晓霜净,花明雨初收。
巉然倚圭璧,爽气凌尊筹。
主人金闺彦,高兴思穷幽。
时来据绳床,山色供远眸。
危峰曳游云,岭月悬曲钧。
吟啸意不浅,浩然追轲丘。
明年鸡省梦,肯忘江上州。
北寺三年别,西湖十里程。
山门桥上转,石路阁中行。
地入千重险,江分一面平。
引藤闻鼠乱,窥洞见龙惊。
嶂月排檐出,屏风倚槛成。
猿寻青壁过,树绕碧崖生。
小殿灵云影,高廊下水声。
何当还梦谢,尽我一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