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夷齐庙作·其七》
《夷齐庙作·其七》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一代谁奔义,千秋独死名。

弟兄让国臣子称兵

苦命虽无怨,悲歌有情

庙宫频下马,心肃万松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歌(bēi gē)的意思:指悲伤哀怨的歌曲,形容悲痛欲绝的心情。

称兵(chēng bīng)的意思:自称有军队或武力,以吓唬对方。

臣子(chén zǐ)的意思:指效忠君主,尽忠职守的官员或臣民。

弟兄(dì xiōng)的意思:弟兄指的是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苦命(kǔ mìng)的意思:指命运不好,遭受苦难的人。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让国(ràng guó)的意思:指出让国家的大事给他人处理,表示自愿放弃权力,服从他人的决策。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下马(xià mǎ)的意思:从马上下来,表示停下行动或放弃权力。

一代(yī dài)的意思:指同一时代的人或事物。

有情(yǒu qíng)的意思:指有感情、有情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历史人物伯夷和叔齐的深刻思考与敬仰之情。诗中通过“一代谁奔义,千秋独死名”两句,表达了对追求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精神的赞美。接着,“弟兄方让国,臣子乃称兵”则对比了兄弟间的谦让与臣子的武力争夺,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道德的缺失。

“苦命虽无怨,悲歌亦有情”这两句,既是对伯夷和叔齐在面对苦难时不抱怨命运的坚韧品格的颂扬,也是对他们以悲歌表达内心情感的深情描绘。最后,“庙宫频下马,心肃万松声”则展现了后人对他们的尊敬与怀念,每当经过他们的庙宇时,都会停下脚步,心中充满肃穆之情,仿佛能听到周围万松林中的宁静之声,象征着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颂,不仅体现了对古代道德风范的崇敬,也蕴含了对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百字令·其一

冰纱三寸,旧书中往往,夹花成腊。

真有白莲花世界,百岁不生不灭。

世叹难逢,人忧不满,素女何修得。

玉河鸥鹭,乾嘉以后疏隔。

犹忆天诞牟尼,恒星不见,此夜莲胎坼。

甲子倘从麟笔起,应是二千年雪。

蛱蝶成灰,鸳鸯换世,留此觚棱月。

写经钞典,将毋同贝多叶。

(0)

好事近.看万紫千红总是春电影,勖家人及亲属辈,并书寄时儿天津

到处是春光,万紫千红生色。

歌唱人民公社,好基层形式。

相逢不再道家常,唯共竞心力。

模范英雄称号,看何人先得。

(0)

蝶恋花

托意哀弦移中柱。九十韶华,都被流莺误。

花一彫蘦辞故树。蝶魂空觅栖香处。

花落花开犹未苦。每到春来,生意还如许。

玉骨成烟相忆否。年年寒食棠梨路。

(0)

丹凤吟

坐拥连床缃缥,带草春窗,英光深烛。

真珠船到,开卷蠹尘轻簌。

元和蜕取,义熙题遍,尽有书城,能消陵谷。

过眼云烟漫省,唤起词仙,一笑来伴幽独。

按谱笛中世换,旧蘋断碧凄剩馥。

蔓草王风感,甚芳椒疏雨,清事能续。

吟边今古,一抹弁峰寒绿。

送尽飞鸿,三径晚、憺凭阑心目。

古芸隐处,珍重文字福。

(0)

如梦令

传与东坡尊舅。欲作栏干护佑。

心性慢些儿,先著他人机构。虚谬。虚谬。

这段姻缘生受。

(0)

长亭怨慢.谭子端家燕巢复毁再赋

正飞絮、人间无主。更听凄凄,碧纱烟语。

梦迹空梁,泪痕残照、有今古。

托身重省,都莫怨、狂风雨。

自别汉宫来,眄故国、平居何处。且住。

甚寻常客恨,也到旧家闲宇。

天涯又晚,恐犹有、野亭孤露。

漫目断、黯黯云樯,付村落、黄昏衰鼓。

向暗里销凝,谁念无多桑土。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