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顿老(dùn lǎo)的意思:猛然停下来或者突然停顿
飞红(fēi hóng)的意思:形容脸色因愤怒、羞愧等而变得通红。
风紧(fēng jǐn)的意思:形势紧迫,危机临近。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酒醒(jiǔ xǐng)的意思:酒醒是指喝酒后醒悟过来,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一段困惑或迷茫后重新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现实情况。
可奈(kě nài)的意思:无法可奈、无可奈何
老相(lǎo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面容或神态显得老态龙钟,形容年老或衰老的样子。
楼上(lóu shàng)的意思:指的是在地位、权力或智慧上高于某人。
凝妆(níng zhuāng)的意思:形容妆容精致美丽,如同凝结的艳丽色彩。
凭阑(píng lán)的意思:倚靠在栏杆上,形容闲适自得的样子。
平芜(píng wú)的意思:形容平坦无阻,平坦无奇。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伤春(shāng chūn)的意思:伤害春天,指破坏春天的美好景象或心情。
西湖(xī hú)的意思: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因其美丽的风景而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令人心醉的环境。
香绵(xiāng mián)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柔软细腻。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消凝(xiāo níng)的意思:消散凝聚物质,比喻解散团结的力量,使之分散或瓦解。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熏炉(xūn lú)的意思: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授和研究的地方。
游船(yóu chuán)的意思:指人生短暂,如同坐在游船上一样,转瞬即逝。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驻马(zhù mǎ)的意思:指马匹停驻在某地,形容行军途中临时休息。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感怀和淡淡哀愁。从“修竹凝妆”到“凭阑浅画成图”,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这里,“修竹”指的是整理竹枝,而“凝妆”则是形容树木在春日里重新披上了绿色的装饰。
接下来的“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诗人通过对比山川之色与白鹅的飞踪,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这里,“山色”暗示着春天山峦渐渐恢复生机,而“谁题”则是对这山色的无言赞美;“楼前有雁斜书”则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白鹅在楼前的空地上留下了它们的踪迹。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诗人借由东风和斜阳,表达了春日里温暖而又稍纵的气氛。这里,“东风”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而“斜阳”则是夕阳西下的景象;“弄旧寒、晚酒醒馀”则透露出诗人在春夜余温中品味往昔,感受着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淡哀愁。
至于“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这段文字深藏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里,“自销凝”指的是春天里花朵盛开而又迅速凋零,而“能几花前”则是诗人在美丽的春花面前的无力感;“顿老相如”则表达了面对生命易逝,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敧枕,雨外熏炉”,这几句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哀愁。这里,“伤春”是指对春天美好而又易逝的感伤;“不在高楼上”则暗示着诗人并不愿意在高楼之上去寻找春光,而是在温馨的灯前,在雨声中伴随熏香的炉火,来安慰自己内心的哀愁。
接着,“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诗人通过对小舟和流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流逝时光的无力感。这里,“怕舣”是指对小舟行进的担忧,而“游船”则是春日里常见的情景;“临流可奈清臶”则形容着诗人面对流水,内心的凄凉和无奈。
最后,“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这几句诗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春天花瓣飘落的景象。这里,“飞红”指的是春日里漫天的花瓣,而“若到西湖底”则是在形容这些花瓣似乎都沉入了西湖之中;“搅翠澜、总是愁鱼”则通过对水面和鱼儿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而又易逝的无限感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生命易老的深沉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