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五》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五》全文
元 / 刘鹗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生人御物何事物化

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

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

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诧(bēi chà)的意思:悲伤和失望。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昏昏(hūn hūn)的意思:形容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昏旦(hūn dàn)的意思:指天刚亮到天黑之间的时间,也泛指一天的时间。

生人(shēng rén)的意思:指不熟悉的人,陌生人。

嵩华(sōng huá)的意思:指嵩山和华山,泛指山岳之地。

物化(wù huà)的意思:指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形象。

五色(wǔ sè)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闪烁夺目。

御物(yù wù)的意思:御物指掌管、管理物品或处理事务的能力。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鹗所作的《浮云道院诗》系列中的第五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人生与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世俗物质追求的反思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生人以御物,何事随物化",这两句揭示了人们常常被物质世界所役使,失去了自我,变得随波逐流。"五色双目盲,昏昏旦为夜",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五光十色的诱惑下,心灵迷失,如同生活在日夜不分的混沌之中。

然而,诗人并未停留于消极的感慨,"高处忽眼新,令我重悲诧",他意识到只有当心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新的震撼。"为塞陷天流,云开见嵩华",这句寓言性很强,意味着只有超越世俗的束缚,拨开浮云,才能见到真正的壮丽山川——嵩华,象征着精神上的觉醒和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鹗

刘鹗
朝代:元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论语绝句·其九十三

如何夫子欲无言,此理疑其或未然。

若看阴阳运行处,方知与物自周旋。

(0)

出城

不出柴门近两旬,江边柳眼已窥人。

却思归去西湖上,剩把长条醉几春。

(0)

题太平兴国宫

殷勤此别几时还,结足应须岩洞间。

卒岁在家贫亦好,何人似我老来闲。

九天使者邀归艇,五岳丈人分半山。

已是南回行脚了,归休稳坐听潺湲。

(0)

句·其一

神归梁小庙,礼袝汉馀陵。

(0)

拙诗奉赠富乐山海公禅师

游遍西南转法轮,归来挂锡旧溪滨。

师心皎皎潭中月,世俗悠悠几上尘。

白雪眉毫俱晚暮,碧云章句独清新。

近来素壁皆图像,如满联成七老人。

(0)

句·其四

千岩相望蔽松筠。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