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薛二·其二》
《寄薛二·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东西樵山有如日与月。

相望相知,梦魂常恍惚

四百馀峰高复低,难将七十二峰齐。

飞桥恨不长千丈朝向东樵暮向西。

东樵四百三十二峰,西樵七十二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朝向(cháo xiàng)的意思:形容人反复无常,变化莫测。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飞桥(fēi qiáo)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力超群。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魂常(hún ch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精神特质非常坚定,不可动摇。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樵山(qiáo shān)的意思:指人们劳作勤奋,艰辛努力的精神和行为。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有如(yǒu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与另一物或另一人非常相似或相仿,如同一样。

七十二(qī shí èr)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量繁多。

十二峰(shí èr fēng)的意思:指十二个山峰,比喻众多人才或者人才辈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寄薛二(其二)》。诗中以“东西二樵山”为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日与月”比作两座山,形象地描绘了这两座山虽相望却难以相知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东西二樵山,有如日与月。相望不相知,梦魂常恍惚。” 开篇即以“日与月”象征东西二樵山,不仅形象生动,更蕴含着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距离感。山虽相望,却因距离而无法直接交流,只能在梦中寻求彼此的相遇,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

接下来,“四百馀峰高复低,难将七十二峰齐。” 描述了东樵山的壮观景象,四百多座山峰高低错落,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而“飞桥恨不长千丈,朝向东樵暮向西。” 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桥梁,虽然无法达到千丈之长,但依然连接着东西两山,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跨越时空的延伸。

最后,“东樵四百三十二峰,西樵七十二峰。” 总结了诗的主题,再次强调了东西两山的对比与差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如同这两座山一样,虽然遥远,却始终相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