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与 蔡 吏 部 林 直 院 别 江 楼 宋 /方 岳 又 抛 蓑 笠 出 山 来 ,那 得 江 鸥 不 见 猜 。一 醉 真 成 吞 溟 涬 ,三 人 曾 共 住 蓬 莱 ,翰 林 词 伯 玉 为 骨 ,直 指 绣 衣 霜 作 台 。莫 笑 樵 溪 穷 太 守 ,短 篷 烟 雨 亦 佳 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词伯(cí bó)的意思:指言辞明晰、表达准确的人。
短篷(duǎn péng)的意思:指人的寿命短暂,生命的时间有限。
翰林(hàn lín)的意思:指官员、文人的集合,也代表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群。
江鸥(jiāng ōu)的意思:指人行动敏捷,像江中的鸥鸟一样灵活自如。
溟涬(míng xìng)的意思:形容水面辽阔广袤。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蓑笠(suō lì)的意思:指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容农民劳作的模样。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绣衣(xiù yī)的意思:绣衣是指绣制的衣物,比喻外表华丽但内里空虚的东西。
真成(zhēn chéng)的意思:真实地成为,完全成为
直指(zhí zhǐ)的意思:直接指向、直截了当地指出或表达。
- 翻译
- 他再次抛下蓑笠走出山来,怎能不引起江鸥的好奇猜测。
一醉方休,仿佛能吞没大海的广阔,我们曾一起在蓬莱仙境居住。
他是词坛大师,犹如美玉般才华横溢,直言不讳,如同冬日的绣衣直指霜台。
不要嘲笑我这贫穷的溪边太守,即使小舟在烟雨中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 注释
- 蓑笠:蓑衣和斗笠,古代农夫常用的防雨工具。
江鸥:水鸟,常用来象征自由和闲适。
溟涬:大海,这里比喻广阔的天地或无尽的酒量。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或隐居之地。
翰林词伯:翰林中的诗词大家。
绣衣:古代官服,这里代指官员。
樵溪:打柴人的溪边,形容生活简朴。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短篷烟雨:小船在烟雨中,描绘出一幅诗意的画面。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题目为《与蔡吏部林直院别江楼》。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离别之情,以及他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
"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再次离开山中,仿佛连鸟儿也能理解他的寂寞与惆怅之情。这里的“那得”用法十分生动,显示了诗人的感慨和自嘲。
"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莱。"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酒的依赖,以此来忘却烦恼,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这里的“一醉”表明了诗人的放纵,而“曾共住蓬莱”则是对美好往事的一种追忆。
"翰林词伯玉为骨,直指绣衣霜作台。" 这两句中,“翰林”指的是翰林学士,是朝廷设立的文学机构,负责编修国史和撰写诏令等文书。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文思如泉之人,他的文字如同霜露般清新脱俗。
"莫笑樵溪穷太守,短篷烟雨亦佳哉。" 最后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安慰和自我安慰。他不愿被世人嘲笑,即使生活在偏远的山野,也有其独特的风味和乐趣。在“短篷烟雨”中,诗人发现了一种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吴六
少年结客游五陵,布衣落魄喜谈兵。
是时氐羌杀主将,边庭一夕烟尘生。
当筵意气许君死,饮血报仇为知己。
一生猿臂挽两弧,三尺鱼肠走千里。
穷秋绝漠羽书飞,轻身陷阵解重围。
眼看旄头关塞落,手持虏首辕门归。
帐下三杯跃紫燕,众中万岁瞻白衣。
功成幕府失姓字,扁舟归钓沧江湄。
尔来时平复何有,万事蹉跎付杯酒。
昔年莲锷吐星铓,今日茅茨闭虚牖。
丈夫感激惊心魂,平原食客有谁存。
临风夜夜吊孤月,长歌击筑声俱吞。
閒来遇我何所为,未言往事先凄其。
鬓毛零落已如此,心迹悠悠谁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