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在野终岁仰以为薪春叶初肥马食殆尽诗以戏之》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吹笛(chuī dí)的意思:吹奏笛子。也用来比喻人们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蒹葭(jiān jiā)的意思:指茂盛的草木。
芦花(lú huā)的意思:芦花是指芦苇开花的样子,比喻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秋水(qiū shuǐ)的意思:形容水面清澈透明,如秋天的水。
天马(tiān mǎ)的意思:形容思维或想象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问月(wèn yuè)的意思:比喻人的志向高远,追求无法实现的事物。
渥洼(wò wā)的意思:形容水深且宽广。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 鉴赏
这首诗以"蒹葭在野"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欣赏和对生活的观察。"莫因秋水惜蒹葭"一句,劝诫人们不必过于珍惜秋天的芦苇,暗示着世间万物皆有其生长和消亡的规律。"天马从来产渥洼"则借天马来自比,寓意自己或他人具有非凡的才能,如同天马出自著名的产马之地。
"但问月明吹笛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月光下悠扬的笛声增添了夜晚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最后一句"扁舟何处看芦花"则以扁舟荡漾,观赏芦花的场景收尾,流露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日常小事寄寓哲理,体现了清代诗人曹玘的文人风骨和生活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