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业惜流晷,岂不辛与勤。
书无古时迹,我无古时身。
这首诗《六歌(其五)》由元代诗人叶兰所作,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责任、时间流逝以及传承教育的深刻思考。
“有子值家贫”,开篇即点明了家庭贫困的背景,但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冠昏及良辰”依然能够举行重要的仪式,这既是对生活的尊重,也是对传统礼仪的坚守。“树业惜流晷,岂不辛与勤”,诗人感叹于在忙碌与艰辛中努力为家庭创造未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体现了对生活不易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
“书无古时迹,我无古时身”,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指出如今已无法寻觅到古人留下的痕迹,自己也非昔日之我,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与个人成长的变化。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个人成长、时代变迁的思考。
最后,“呜呼究前轨,贻训垂后人”,诗人感慨于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希望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和教训传承给后代,以指导未来的路途。这一句充满了对后世的责任感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六歌(其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叶兰对家庭、时间、传承等主题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启示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