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臞仙鬓未秋,肯来为我说真休。
《送苏道士》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苏 道 士 宋 /史 弥 宁 七 十 臞 仟 鬓 未 秋 ,肯 来 为 我 说 真 休 。归 欤 恐 负 青 山 约 ,跨 鹤 吹 笙 挽 不 留 。
- 注释
- 七十:指年纪很大。
臞仙:形容清瘦而有道的仙人。
鬓未秋:鬓发未见斑白,表示老者年纪虽大但精神饱满。
肯来:愿意前来。
说真休:讲述真实的事情。
归欤:回归山林,指隐居生活。
恐负:担心辜负。
青山约:与大自然的约定,可能指隐居生活的承诺。
跨鹤:骑着仙鹤。
吹笙:吹奏笙箫。
挽不留:挽留不住,坚决离开。
- 翻译
- 一位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的老仙翁,他的鬓发还未显出秋意,他愿意来听我讲述真实的故事。
我担心自己不能履行回归山林的约定,他骑着鹤吹着笙,却坚决地不肯停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弥宁创作的《送苏道士》,通过诗中流露出的意境和情感,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高洁品格与深厚的情谊。
"七十臞仙鬓未秋,肯来为我说真休。" 这两句描绘了苏道士虽然年逾古稀,但仍旧保持着一头如同仙人的美丽发鬓,并且愿意亲自来到诗人身边,倾诉心中所思所感的真诚与宁静。这不仅彰显了苏道士的高雅气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位道士的敬重之情。
"归欤恐负青山约,跨鹤吹笙挽不留。"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苏道士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归欤"一词即带有一种哀求,希望苏道士不要离开;而"恐负青山约"则是担心自己不能实现与苏道士之间的情谊,这里的"青山约"象征着坚定而长久的承诺。最后两句中的"跨鹤吹笙挽不留",则通过仙境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别离的无限惆怅和不舍,仿佛即使是乘坐仙鹤,也无法带走心中对苏道士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品性的刻画,展示了诗人与苏道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朋友离别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客有自关辅来言秦民之东徙者馀数十万口携持负戴络绎山谷间昼餐无糗糒夕休无室庐饥羸暴露滨死无几间有为秦声写去国之情者其始则历亮而宛转若有所诉焉少则幽抑而悽厉若诉而怒焉及其放也呜呜焉愔愔焉极其情之所之又若弗能任焉者噫秦予父母国也而客言如是闻之悲不可禁乃为作商歌十章倚其声以纾予怀且俾后之歌者知秦风之所自焉·其八
折来灞水桥边柳,尽向商于道上栽。
明年三月花如雪,会有好风吹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