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暗峰当屋,云明火出窑。
高立寒岩望,柴门亦未遥。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中的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首句“霜风生静夜”以霜风点明季节和时间,渲染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鸡犬梦寥寥”通过鸡犬的梦境,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梦乡之中。
“月暗峰当屋,云明火出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月光暗淡,但山峰却清晰可见,如同屋檐一般;云层明亮,窑火却在其中若隐若现,展现出山中独特的光影效果。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石桥穿涧口,草径上山腰”描绘了山中的交通路径,石桥横跨溪涧,草径蜿蜒向上,连接着山的各个部分。这样的描述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连通性,也预示着探索与发现的可能性。
最后,“高立寒岩望,柴门亦未遥”表达了诗人站在寒冷岩石上远眺的情景,同时又提到距离并不遥远的柴门,似乎在暗示着归家的渴望或是对某种精神家园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孤独又充满希望的情感氛围,让人感受到山夜的独特魅力和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周郎幽趣,占清溪一曲,小桥横渡。
溪上红尘飞不到,惟有白云来去。
出岫无心,凌江有态,水面鱼吹絮。
倚门遥望,钟山一半留住。
涵影淡荡悠扬,朝朝暮暮,是几番今古。
指点昔人行乐地,半是鹭汀鸥渚。
映水朱楼,踏歌画舫,寂寞知何处。
天涯倦客,几时归钓春雨。
洪崖中断,似蜃楼幻出,层檐叠脊。
欲问真源淩绝顶,安得乘风羽翮。
势利相忘,驱驰不惮,面背皆京国。
源泉混混,恍如夹右碣石。
遥想巢父襟怀,东溟烟雾里,片帆如席。
逸气峥嵘今老矣,惆怅剑门千尺。
细草平沙,弊裘羸马,长路无人识。
家山回首,不应犹作行客。
霞友相从,云房会、笑谈真息。
正郁蒸天气轻汗,静中难敌。
冰玉旋敲新荐几,玄冥坐使寒生席。
命月圆、时复泛金瓯,鲸波吸。除烦热,浇胸臆。
功殊胜,神通力。笑玉川风味,赵州陈迹。
法界澄澄清可掬,灵空浩浩光无极。
问个中、真味口难言,知端的。
静室颐神,宁心默运,内观一点真阳。
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
照见虚空法界,先天地、独立无双。
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
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
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
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
升玄路,混元一气,拍塞遍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