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枕》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石 膏 枕 唐 /薛 逢 表 里 通 明 不 假 雕 ,冷 于 春 雪 白 于 瑶 。朝 来 送 在 凉 床 上 ,只 怕 风 吹 日 炙 销 。
- 翻译
- 内外透亮无需装饰
比春雪更冷洁白如瑶玉
- 注释
- 表里:内外。
通明:透明。
不假彫:无需装饰。
冷于春雪:比春雪更冷。
白于瑶:洁白如瑶玉。
朝来:早晨。
送在:放置在。
凉床:凉爽的床铺。
只怕:唯恐。
风吹日炙:风吹日晒。
销:消失。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逢的《石膏枕》,通过对石膏的描写,展现了夏日避暑的意境。石膏本身具有清凉的特性,这在古代被视为珍贵之物,用以制作枕头,以便于酷热的夏季中得到一丝清凉。
诗中的“表里通明不假彫,冷于春雪白于瑶”描绘了石膏的透明和洁白,以及它超乎常物的冷冽。这里,“表里通明”指石膏内部外部均为透明无瑕;“不假彫”,则强调其天然之美,不需任何人工雕琢;“冷于春雪”,形容石膏的清凉超过了春日的积雪;“白于瑶”则是说它的纯白胜过珍贵的瑶玉。
接着,“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膏枕的珍视和担忧。诗人每到早晨,就将这块珍贵的石膏枕送到凉爽的地方,以保持其清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担心,唯恐微风一吹或者烈日暴晒,这份难得的清凉就会消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膏枕的描写,抒发了夏季避暑的舒适和对自然之物珍视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生活品质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