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中难得静,静得是吾师。
到阙不求紫,归山秪爱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静寂和自然的向往,以及他与一位名叫尚颜的师傅之间的情谊。开篇“僧中难得静,静得是吾师”表达了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的宁静是一件不易的事,而这种宁静如同诗人所敬佩的师傅一般珍贵。紧接着,“到阙不求紫,归山秪爱诗”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他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紫”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皇权或物质享乐),而是愿意归隐于山林之中,以诗歌作为他心灵的寄托。
第三句“我临风翘雪足,向日剃霜髭”形象地描绘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他在寒风中站立,用脚趾夹起雪花,面对阳光剃去头发上的霜冻。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亲近,也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尾句“我自叹眠漳久,双林动所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与沉思,他在长时间的静寂中感慨良深,同时两棵树木(“双林”)的摇曳也引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这里的“所思”可能是指诗人对尚颜师傅的思念,也可能是更广泛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寂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以及心灵交流的向往。
素琴良夜闲调,焚香漫把兰襟遣。
瑶阶露冷,罗衣风薄,画帘高卷。
流水声停,挥弦意懒,悄然凝盼。
待更阑再鼓,谁陪深坐,还邀个、嫦娥伴。
应忆雁行何处,隔关山、望穿心眼。
拈毫自写,新图半幅,幽怀一片。
指下徽音,卷中人面,碧云天远。
但清光照处,盈盈千里,举头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