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包胥(bāo xū)的意思:包胥是指用强烈的愤怒和不满来形容人的容貌或表情。
悲夫(bēi fū)的意思:指妻子悲伤丈夫的离去或死亡。
波神(bō shén)的意思:指某个领域或某种技能的专家,能够在该领域或技能中表现出色的人。
陈迹(chén jì)的意思:指已经过去的事物或迹象。
楚邦(chǔ bāng)的意思:指楚国,也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组织的繁荣昌盛。
存亡(cún wáng)的意思:指生存与灭亡,存活与毁灭。
故都(gù dū)的意思:故都指的是曾经是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古代都城。也可以泛指曾经是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的中心地带。
魂魄(hún pò)的意思: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可悲(kě bēi)的意思:形容情况或事物令人感到非常悲哀、可怜。
两陈(liǎng chén)的意思:指两个陈列品相同、没有区别。也用来形容两个人的品质、才能等相同。
烈士(liè shì)的意思: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英勇牺牲的人。
么么(me me)的意思:表示亲吻或表达爱意
庙食(miào shí)的意思:指庙宇中的供品,比喻不劳而食、靠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过日子。
忍耻(rěn chǐ)的意思:忍受耻辱,宁可忍受羞辱也不愿意失去面子。
誓心(shì xīn)的意思:表示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属镂(shǔ lòu)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法字画的笔法、雕刻的技艺精细,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宿愤(sù fèn)的意思:长期积压的愤怒或怨恨。
无用(wú yòng)的意思:没有用处,没有价值,无效
牖下(yǒu xià)的意思:指在窗户下面,表示低下、卑微的意思。
游故(yóu gù)的意思:指游历古迹,领略古代风貌。
怨耦(yuàn ǒu)的意思:指因为争执、纠纷等原因而产生怨恨的夫妻。
- 注释
- 烈士:英雄。
庙食:供奉在庙中。
么么:小小的。
悲夫:何足悲叹。
荆郢:古代楚国的地名。
忍耻:忍受耻辱。
牖下:家中。
属镂:古代的一种死刑。
怨耦:怨恨的人群。
宿愤:长久的愤怒。
涛江:江涛。
故都:故乡。
存亡:生与死。
愧包胥:像申包胥那样感到羞愧。
- 翻译
- 英雄可以被供奉在庙中,小小的失败又何足悲叹。
立誓要报答荆郢之恩,忍受耻辱前往江吴之地。
期待功成名就时,在家中安享宁静,却突然听说赐予死刑。
楚国的民众充满怨恨,长久的愤怒终于得以发泄。
江涛厌倦了波浪,他的魂魄在故乡游荡。
生与死都是过往的痕迹,不必再像申包胥那样感到羞愧。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创作的《伍子胥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忠臣伍子胥不灭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全诗通过描述烈士可庙食的情景,抒发了伍子胥誓死报国、英魂永存的主题。
“烈士可庙食,么么可悲夫。”开篇即以“烈士”二字点明主角,表达对伍子胥忠诚不屈精神的赞颂。"么么"一词传达出诗人深切的哀痛之情。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此句写出了伍子胥坚定不移的誓言和他为国忍受屈辱的壮举。“荆郢”、“江吴”皆指古地名,象征着国家的疆域与民众。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诗人通过这两句描绘了伍子胥在完成伟大事业后,却遭遇不幸被杀的悲剧。"期牖下"暗示着英雄生命的突然终结,而"旋闻赐属镂"则表现出对其英魂永存的赞美。
“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这两句诗表达了伍子胥之所以被后人铭记,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深恨未曾消减。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这里借"涛江"与"波神"形象化地描绘了伍子胥英灵不息的精神状态,而"魂魄游故都"则是对他忠魂永驻故土的一种表达。
“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诗尾两句,通过对比生者与死者的不同命运,强调了伍子胥的英灵虽死犹荣,而活着的人却可能因无能为力而感到羞愧。"包胥"一词又一次点出了伍子胥的名字,使读者在心中再次唤起这位英雄的形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伍子胥个人英勇事迹的颂扬,更是对所有为国牺牲、忠诚不渝之士的共同赞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