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日上崔侍郎四首·其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公道(gōng dɑo)的意思:公平正义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礼闱(lǐ wéi)的意思:礼仪之门,指官方举办的礼仪仪式。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戚里(qī lǐ)的意思:指亲戚之间的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无私(wú sī)的意思:指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私心私利。
小才(xiǎo cái)的意思:指才能有限,能力不强。形容人才浅薄,能力低下。
- 注释
- 戚里:皇亲国戚。
儒:儒家学者,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愧:感到惭愧。
小才:才疏学浅。
礼闱:科举考试的地方,特指礼部举行的考试。
公道:公正无私。
此时:现在。
何事:为何。
虚相指:无端地指责。
明主:英明的君主。
无私:没有私心。
不是媒:不是促成私利的媒介。
- 翻译
- 以亲戚中出人才而自感才疏,此时科举考试公正开启。
何必对他人的指点质疑,英明的君主不会成为私心的中介。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科举考试场景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参加省试时的感慨。"戚里称儒愧小才"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学问能力感到自卑,在考场上被认为是儒生却感觉自己才能不足。"礼闱公道此时开"则说明了考试之门在这个时候向所有人公开,意味着机会平等。
后两句"他人何事虚相指,明主无私不是媒"表达的是对考官公正的肯定,他人无需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指点什么,因为主考者心地纯净,不会因为私情而影响考试结果。这里的"媒"通常指的是中间人或是贿赂之物,诗人强调在明君治下,这些不公正因素不存在。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的期望,以及对主考官公正无私品质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从弟
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
迢迢千里月,应与惠连同。